第二十九屆中國現象學年會在吉林大學召開

8月16至17日,由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主辦,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承辦,《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協辦的第29屆中國現象學年會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現象學:體系與原理”。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蔡立東教授,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孫正聿教授,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長張志偉教授,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偉教授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高申春擔任大會主席,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長白剛主持開幕式。
蔡立東簡要介紹了吉林大學及哲學系的辦學歷史和學術傳統,肯定了現象學作為二十世紀以來最重要哲學思潮之一的學術地位與跨學科影響力,在指出其理論難度的同時,強調深入探討現象學基本原理的學理價值和實踐意義,期望通過此次盛會,推動吉林大學現象學研究,並為中國現象學發展做出貢獻。
孫正聿以關於在當代中國“做哲學”不可或缺的思想平台的提示為背景,從“哲學是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哲學是對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學是范疇文明的‘大邏輯’”三個命題出發,追問以胡塞爾為代表的現象學,怎樣改變了理論形態的人類自我意識、為思想的前提批判提供了什麼、為哲學范疇文明提供了怎樣的理論思維,引起與會代表的深思,並在隨后的報告和討論中產生廣泛影響。
張志偉回顧和評價了吉林大學外國哲學學科的歷史和貢獻,結合專業委員會31年發展歷程指出,此次年會在吉林大學召開,標志著現象學學術活動向北拓展,在規模上彰顯了強大生命力,並以“再次偉大”表達對吉大外國哲學學科未來發展的祝願和期待。
張偉表示,本屆年會是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首次走進東北,具有特殊意義。他肯定了吉大哲學學科的歷史積澱和對現象學的特殊貢獻,闡釋年會主題“現象學:體系與原理”的意義,指出現象學有深層體系性追求,並匯報過去一年中國現象學研究成果和活動規模,期待年會推動相關研究的發展。
會議設置8個主題報告。浙江大學倪梁康教授以“胡塞爾《意識結構研究》的四個命題闡釋”為題、吉林大學孫利天教授以“從現象學學習什麼”為題、中國人民大學張志偉教授以“存在·虛無·無家——海德格爾哲學中人的‘本性’”為題、浙江大學孫周興教授以“圓性思維與數制之變——兼論闡釋學循環的生命哲學基礎”為題、圖賓根大學Niels Weidtman教授以“World as a phenomenon: Reflections on Husserl, Heidegger and Rombach”為題、中山大學朱剛教授以“從自身超越的意識回返絕對內在的生命——胡塞爾與亨利的現象學本原觀”為題、山東大學陳小文教授以“海德格爾的‘情緒現象學’及其哲學意義”為題、吉林大學高申春教授以“從康德解釋看卡西爾和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貢獻——兼論現象學隻有作為人類學才是可能的”為題做專題報告。分組討論按“現象學原理闡釋”“現象學體系分析”“現象學與西方傳統哲學”“現象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現象學與當代哲學”“現象學的應用”6個議題,設7個分會場,共安排32場報告進行學術交流。
17日下午,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王俊教授主持閉幕式。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哲學系主任李慧娟教授代表會議承辦方致答謝辭,中國人民大學張浩軍代表下屆年會承辦單位致邀請辭,張偉理事長作總結報告,高度評價本屆年會的學術水平和組織效力,並宣布第30屆中國現象學年會將於2026年10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對專業委員會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作了說明。王俊副理事長宣布第二十九屆中國現象學年會圓滿落幕。
本次會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吉林大學、澳門大學、圖賓根大學、烏珀塔爾大學等海內外6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優秀中青年學者200余人參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倒計時5天!“乘著高鐵游白山”——白山文旅(北京)推介會即將啟程
- 一張高鐵票,開啟山水之約!隨著沈白高鐵開通在即,曾經的千裡相隔將化為以小時計算的飛馳,為北京的游客“說走就走”奔赴“林海參鄉,生態白山”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8月25日,“乘著高鐵游白山”——白山文旅(北京)主題推介會將在人民日報社人民網一號演播廳舉行,一場秋日裡跨越千余公裡的約會即將開啟。…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