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九台:做優“土特產” 做強“大產業”

金風送爽、稻浪飄香。8月16日,聚焦“四個農業”,賦能鄉村振興——九台區“土特產”招商引資推介會在第二十四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上奏響了豐收的凱歌。
推介會匯聚了政、產、學、研各界力量,全面展示九台區“土特產”產業發展成果,吸引了來自各省市相關部門、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的130余位代表參加,共同推動項目合作與資源對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打造更多“爆款”九台土特產
推介會在一首《九台百珍賦》中拉開帷幕,雄渾厚重的文化底蘊與鮮活的鄉土氣息交相輝映,生動展現了九台“土特產”的豐富內涵。
一方水土一方味。九台,地處鬆遼平原腹地,得“一江一河”溫潤滋養,山水林田湖草等資源稟賦獨特,其承載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更是為這些“土特產”注入了十足的底氣。
深入貫徹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發展理念,推動傳統物產蝶變升級,九台貢米、鮮食玉米、林下參、棚膜蔬菜、梅花鹿、林果……近年來,九台區打造了一大批叫得響,品質佳且極具辨識度的珍品,成為展現九台地域文化的金名片。
推介會上,九台“土特產”專班辦公室主任李巍細細地講述著九台“土特產”的獨特品質:
悠久的稻米種植歷史,33.8萬畝的優質稻田,孕育了九台貢米“重如沙、亮如玉、湯如乳、溢濃香”的品質﹔
享有年均3000小時充足日照,配合8%有機質的肥沃黑土,使九台鮮食玉米甜度比普通玉米高出30%﹔
15萬畝優質林地是九台人參生長的理想之地,2095畝林下參種植面積為九台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絕佳環境﹔
依托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良種繁育與成果轉化中心,為梅花鹿產業注入強勁科技動能﹔
露地林果品牌優勢顯著,通過建設新果品基地、標准化園區,年產水果達3萬噸,成為“品種豐、品質優、品牌響”的露地林果典范。
柳邊土韻千年未改,九台貢禮待君共鑒。“九台的每一份‘土特產’都是自然的饋贈,更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機遇。”李巍說,九台有著成熟的產業鏈條、過硬的品質保障、廣闊的市場空間,更有“重商、親商、安商”的濃厚氛圍。誠邀各位企業家朋友投資九台、興業九台,共同將這份來自東北黑土地的深情饋贈,轉化為共興共榮的發展動能,奮力繪就鄉村全面振興九台實景。
打開“土特產”發展新空間
一份份土特產,既承載著無法割舍的鄉愁,也映照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提高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及原料基地建設水平,到大力推廣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質量標准,推動實現優質優價,再到開發新型加工產品、創新地方特色食品,實施方案提出一系列措施,九台區正加速創新優化產品供給,打開“土特產”發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推介會上,長春市九台貢米集團有限公司、吉林九富城市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就九台貢米現代農業產業園、肉牛產業融合發展養殖場招租、居民生活保供冷鏈物流低碳產業基地招租等重點項目進行推介,引發在場企業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九台貢米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經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評審,於今年3月27日正式獲批。
該園區覆蓋九台區其塔木鎮、上河灣鎮、龍嘉街道等9個鄉鎮(街道),以鬆花江流域為主,打造生態涵養與農旅融合景觀帶,構建智慧稻米加工倉儲核心和農文旅產學研發展核心,建立多個標准化、規模化、智能化的九台貢米優質原糧基地,一幅“一帶、兩心、多基地”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藍圖正徐徐展開,讓九台貢米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實現全產業鏈的融合與提升。
在隨后的簽約儀式環節中,招商引資與購銷合作兩大板塊共達成十項合作。
其中,70萬套種雞育繁推一體化項目位於九台區上河灣鎮干溝村,計劃投資4.32億元,投產后年增商品代肉雞雛7000萬隻,將助力上河灣鎮成為東北種雞生產第一鎮﹔
貢米精深加工智慧工廠項目,計劃投資1億元,主要建設低GI營養米、兒童營養米線等生產線,補全稻米深加工短板,助力貢米品牌發展﹔
吉林省梅花鹿種質創新、高值化利用及質控體系構建重點實驗室項目,建成后可飼養梅花鹿10000頭,年產鹿茸約40噸、自繁仔鹿3500頭、凍精10萬劑,帶動養殖戶千余戶﹔
冬瓜產品深加工項目,年處理鮮冬瓜超5000噸,生產冬瓜蓉2000噸、冬瓜籽50噸、冬瓜皮干制品100噸,將促進本地農產品向精深加工轉型。
購銷合作中,3400萬元的新米訂單、50萬穗鮮食玉米訂單及300噸冬瓜訂單的落地,直接打通了“土特產”從田間到市場的流通渠道。
一份政策出台、一次簽約成功、一個項目落地,讓我們看到,九台區立足特色資源,在產品上追求“錯峰頭”、在品質上追求“獨一份”,推進農業品牌化發展的決心。
跳出土特產看“土特產”的視野
讓“土特產”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產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既需要有立足土特產延伸產業鏈的思維,也需要有跳出土特產看“土特產”的視野。
山清水秀的馬鞍山村、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原生態無污染的山野菜等,都是打響九台特色文化的“金字招牌”。此外,依托著400余家農產品加工產業,賦能特產價值提升,這些獨特的稟賦和優勢,都在為九台區“土特產”產業高質量發展構筑了堅實根基。
每當春天到來,婆婆丁、柳蒿芽、小根蔥、刺五加等山野菜一冒頭,就有了開啟九台鄉村游的最佳理由。如今,九台山野菜美食文化旅游季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知名文旅品牌,山野菜集市、露營美食、非遺展示等一系列活動,為游客提供集美食、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旅游盛宴。
當長春“春京西”文旅街區的華燈點亮,“九台貢禮·非遺蔡氏紙葫蘆工作坊”非遺傳承人現場教授千年紙藝,讓古老民俗煥發現代溫度。而同步亮相的農民畫藝術展,則以濃烈色彩勾勒黑土地上的勞作與節慶,展現九台民間藝術的質朴之美。
找准路子,在“土”字上謀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產”字上下功夫,推動產業振興,九台正抓緊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
面向未來,九台發展思路清晰,擘畫了1653發展藍圖:以打造鄉村特色富民產業集群一個目標,聚焦九台貢米、鮮食玉米、林下參、棚膜蔬菜、梅花鹿、林果六大特色優勢產業,搶抓“十五五”發展機遇,以科技驅動、品牌塑造、產業融合為引擎,讓九台“土特產”的價值噴薄而出。
“我們要推動九台‘土特產’走出吉林、邁向全國,共同打造吉林農業強省的靚麗名。”推介會上,九台區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將以“全要素保障零缺位、全周期服務零距離”的標准,當好“金牌店小二”,做好“貼心合伙人”。
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一個個特而優、特而美、特而強的“土特產”將更好助力九台鄉村全面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