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老地標”接下“新任務”:用心用情講好“長春故事”

人民網記者 李洋
2025年07月05日16:54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重檐四角攢尖頂、黃牆綠瓦配青鬆、對稱的復古式翼樓……在新民大街與隆禮路交會處,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迎來蝶變,它與新民大街上的眾多偽滿時期的建筑形成聯動,成為外界了解北國春城的文化新視窗。

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7月5日,長春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煥新開街,由長春日報社舊址改建而成的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同步開館迎客。作為城市的“老地標”,這裡承接了新的任務和使命,它將通過“一條街、一座城、一群人”的敘事主線,在五大常設展覽中講述長春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展館開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打卡。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展館開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打卡。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新民更新》展,聚焦新民大街的前世今生,通過歷史照片、建筑模型和互動裝置,引導游客探索這條“露天博物館”的百年變遷。

《新民更新》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新民更新》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故事:城市近現代簡史》展,著重系統介紹長春從1800年借地設治、開埠通商到長春光復、長春解放,近兩百年間的城市發展歷史。

《長春故事:城市近現代簡史》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故事:城市近現代簡史》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時間》展,通過從最初長春新報到后來長春日報2萬多期報紙的抽樣精選,呈現出當代大事件的“點”、三搖籃成長的“線”、長春建城紀念日的“面”,展示1949年至今長春的巨大變遷。

《長春時間》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時間》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城市之光——先生北上》展,聚焦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全國各地來長春的文化精英群體,從科研院所建設到大學院系調整,講述大學與大師、科教興邦的故事。

《城市之光——先生北上》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城市之光——先生北上》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非遺》展,擇優展示具有長春地域文化特色的9大類31項代表性非遺項目。

《長春非遺》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非遺》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除了五大常設展覽,在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B區區域,還設置了《古都對話》臨展,集中展示西安、洛陽、開封、安陽、北京、南京、杭州七大古都的城市歷史演變與重要文物,講述中華文明史都城規劃和建設的故事。

《古都對話》臨展。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古都對話》臨展。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據介紹,在展陳設計上,博物館突破傳統靜態陳列模式,引入AI導覽、VR場景重現、傾斜攝影建模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體驗。游客可通過手機掃描建筑二維碼,觀看三維復原的歷史場景,甚至“穿越”到偽滿時期的街道與市民對話。

引入AI導覽、VR場景重現、傾斜攝影建模等科技手段,

展館引入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長春歷史文化。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數字技術的應用還延伸至街區導覽系統。改造后的新民大街沿線設置15處歷史建筑解說點,游客從博物館出發,可漫步至偽滿國務院舊址、司法部舊址等文保單位,通過預約參觀專題展覽,形成“一館多點”的文化長廊。

遠眺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修繕一新的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偽滿皇宮博物院學術研究部主任王昊表示,作為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將成為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主入口、游客的集散地、長春歷史文化的講述者。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