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產教融合育英才 協同創新譜新篇——東北師范大學紅旗學院構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

2025年06月05日19:40 |
小字號

在吉林長春這片充滿創新活力的土地上,東北師范大學(簡稱學校)與中國一汽集團(簡稱一汽)攜手共建的紅旗學院(簡稱紅旗學院),正以“人工智能+汽車”交叉學科為核心,探索一條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新路徑。作為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典型案例,紅旗學院自2022年成立以來,通過制度創新、管理優化和資源整合,為智能汽車領域輸送了一批急需高層次專門人才,成為學校推動區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模式創新:校企協同提升培養效能

紅旗學院整合“學校教學環境”與“一汽研發環境”兩大場域的資源優勢,形成協同聯動的育人生態,實現知識教學、能力培養、素質養成的深度融合。

中國一汽—紅旗學院北京實習。

中國一汽—紅旗學院北京實習。

1.雙主體管理。紅旗學院是學校、一汽為進一步落實貫徹中央人才工作精神,緊密對接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需求以及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共同組建的。雙方簽訂《人才聯合培養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制定《東北師范大學紅旗學院管理辦法》,設置紅旗學院運營管理委員會、日常管理機構和教學指導委員會三級組織管理架構。運營管理委員會和日常管理機構採用席位制,由一汽人力資源部及學校研究生院、培養單位負責人共同組成,成員動態調整機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紅旗學院的可持續發展,校企雙方基於平等、互信、契約精神,在治理結構、運行機制、資源整合、文化融合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和有效銜接,最終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

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

2.訂單式選拔。訂單式培養是人才“快成長”的有益嘗試,其實質是教育與產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深度融合,包含從招生到就業的全鏈條設計。紅旗學院實行 “訂單式+貫通式”雙軌並行的招生選拔方式。學校設立專項招生計劃,與一汽共同制定招生選拔標准,實行由一汽主導的校企聯合招生選拔,面向數學、物理、計算機、統計、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招收有工程潛質的在讀一年級碩士研究生。同時,學校還設立了人工智能本科基地班,擬推行本碩直通的招生方式,確保紅旗學院的生源質量。選拔標准注重學術成績的同時,明確競賽獲獎學生可直接進入面試,體現了對創新能力的重視。學生入選紅旗學院后,與校企簽訂三方協議,按照所在專業學位授予要求取得畢業証、學位証后,可直接入職一汽,實現“入選即入崗、畢業即就業”的閉環管理。

參觀紅旗展館

參觀紅旗展館。

參觀行業展會

參觀行業展會。

3.雙導師指導。雙導師制是產教融合落地的關鍵支撐點。紅旗學院入選學生,由學校和一汽各派出一名(或多名)導師,共同組成導師組,指導學生理論學習、項目實踐、實習實訓和畢業論文。校內導師為學生培養第一責任人,主要負責理論知識、基礎技能、學術規范等方面的系統教學﹔企業導師依據實際工作項目,強化實踐技能、工程經驗、行業標准、職業素養的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習真知識,解決真問題,將產業前沿技術、真實工作場景和企業用人標准直接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赴企業調研設計課程方案。

赴企業調研設計課程方案。

吉林省宣傳定制班建設經驗。

吉林省宣傳定制班建設經驗。

4.融合式課程。產教融合的課程設計是打破教育與產業之間的壁壘,培養真正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核心問題。紅旗學院在課程建設方面,充分發揮東北師范大學以基礎學科見長的多學科優勢特色,以課崗對接為原則,深入企業調研研討,挖掘崗位需求點與課程知識點的對接融通,反向論証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將課程內容分解為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或項目緊密關聯的模塊或單元,突出實踐和應用。邀請一汽及校外其他相關領域專家走進課堂,講授汽車理論、人機交互等前沿技術課程。組織學生到企業生產一線、研發中心、項目現場觀摩學習,使企業從“旁觀者”變為“共建者”。同時充分利用優質線上學習資源,將相關職業資格標准、行業認証要求有機融入課程,學生通過自學,全員通過線上華為開發者能力認証考試。同時靈活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課程動態調整機制,彈性處理學分置換、授課方式、授課內容等,定期向企業、畢業生、在校生收集反饋意見,定期更新優化課程內容,確保其緊跟產業技術發展動態,真正培養出“用得上、干得好、有潛力”的產業生力軍。

企業參觀。

企業參觀。

5.項目式實踐。項目式實踐是一種將產業需求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真實項目為載體,通過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創新教育模式。紅旗學院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多環節、多維度、立體化的實踐體系。學生在校內完成所在專業基礎課程、紅旗學院特色課程學習后,赴一汽完成至少3個月的企業實習,實訓項目來源於真實的產業需求、技術難題或發展趨勢,確保學習內容與行業前沿接軌,同時鼓勵學生學位論文選題圍繞一汽實際課題開展。校企雙方導師共同圍繞企業崗位規劃和需求,提前精心設計項目微課題,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專長及未來發展規劃,自主選題,學校導師提前組織分組研討,做好相應的知識技能儲備。學生在企業導師和項目團隊的指導下,通過接觸真實的工具、流程、標准和問題,主動探索實踐、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顯著提升,增強了職業認同感和就業競爭力。同時,校企雙方適時組織學生參與專業競賽及國內外技術展會、行業交流活動等。“項目+競賽+論文”三位一體的創新實踐體系,實現了校企協同育人的倍增效應,有效解決了傳統教育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適崗能力弱的問題,提升了創新人才的供給質量。

改革成效:人才培養與創新成果雙提升

紅旗學院經過近三年的實踐,初步形成了具有東師特色的“面向需求、項目拉動、學科交叉、工學交替、產教融合、訂單培養”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

企業實習匯報。

企業實習匯報。

育人成效方面,紅旗學院三年招生培養47名學生,全員通過企業實習考核,意向簽約率100%,畢業生入職一汽轉化率45%。校企協同,圍繞AI大數據、智能駕駛、智能語音等產業方向,共建了《數據結構與算法》等9門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課程,《語音識別關鍵技術》等15門工程技術類課程。雙導師、長周期、個性化、沉浸式的項目體驗,使同學們學到了真實的本領、解決了真實的問題,提升了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的適配度。

一汽企業宣講。

一汽企業宣講。

科研成效方面,紅旗學院學生承擔或參與一汽《表情實時認別系統構建》《人臉關鍵點檢測算法實現》等10余項技術攻關及微課題研究任務,其中車載智能空調算法、多模態語音交互系統拒識及落域算法等研發工作獲得企業好評。學生參與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研究生“雙碳”創新與創意大賽等多項競賽,屢獲佳績。

運動會學生風採。

運動會學生風採。

社會成效方面,紅旗學院喜獲多項國家級、省級培育項目,入選了吉林省首批緊缺人才培養定制班培育項目、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吉林省高校服務“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優秀案例、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培育項目、吉林省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重點項目等。作為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典型,在全省推廣“緊缺人才定制班”建設經驗。

產教融合是促進產業需求與人才供給有效對接的重要途徑。未來,東北師范大學紅旗學院將繼續秉持“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強能力”的培養理念,為吉林省智能汽車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更多“懂技術、善創新、能落地”的高層次人才,在吉林全面振興的征程中書寫新的篇章。(東北師范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 王冰)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14省102所小學齊聚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共研基礎教育“在地化”課程改革
  人民網長春6月5日電 (記者關思聰)6月4日,基礎教育“在地化”課程改革研討會暨“在地化”課程研究共同體成立儀式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舉辦。 會議以“基礎教育‘在地化’課程改革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為主題,吸引了來自14省102所小學的校長參與其中,共同探討立足學校所在地區開發“在地化”課程,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德惠市打造特色農業品牌 鄉村振興后勁十足
  鄉村振興是國之大計,鄉村如何振興?如何長久保持振興? 農業大市吉林省德惠市把矛頭直指發展特色農產品。布海瓜菜、朱城子玫瑰花、岔路口稻漁綜合種養……多年來,德惠市打造了一批特色農業品牌,為農產品貼上了“德惠”的品牌標簽。…
長春蓮花山:生態棲居 與孔雀共呼吸
   在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版圖上,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如一顆璀璨明珠,閃耀於東部。錨定發展航向,蓮花山以創建“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為沖鋒號角,精心擘畫冰雪、避暑、運動、康養、美食“五個蓮花山”的發展願景,沿著“招商先行、四區聯動、平台支撐”的路徑穩步前行,全力打造生態高顏值、經濟高質量、文化高品位、民生高福祉“四高”新圖景。 為全景展現蓮花山蓬勃發展的新風貌、新格局、新氣象,人民網記者走進這片充滿魅力與活力的熱土,打卡地域人文風光,觸摸發展強勁脈搏,探尋蓮花山的無限精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