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老”動植物公園火出圈 文旅煥發新活力

文旅熱潮之下,吉林長春一座建於1938年的“老”動植物公園憑借層出不窮的“新”火出了圈。
“雪餅猴”金句頻出、“豬八戒”又笨又靈、“孔雀公主”美麗彪悍……傳統動植物公園疊加《西游記》IP,激發出巨大的“乘數效應”,變身當地文旅“新星”、流量先鋒,大量國內外游客線上線下打卡,再次激發出東北老工業基地文旅市場的新活力。
“新地標”:“五行山”下的“脫口秀”
“猴哥,我請你吃棉花糖!”“哎嘛真甜,你這是把蜘蛛精肚臍裡的絲都抽出來了吧。”
“猴哥,上班好辛苦啊。”“要不你上我這趴兩天?我這工作好啊,成天就是趴著。”
“猴哥,你說‘周一到周五不用上學’。”“不上學?那可不行!我說‘周一到周五就得上學’!要不我這活你都干不了,我本科畢業,你尋思呢?”……
春日的傍晚,長春動植物公園內,一隻“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隻探出半個身子,旁邊的游客拿著食物排隊等“投喂”,人群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不時發出爆笑。這隻因嫌棄游客“投喂”的雪餅“太干巴”而在網絡走紅的“猴子”,被網友稱為“雪餅猴”。
每天下午5點,“雪餅猴”會准時出現在“五行山”下跟游客互動,並通過線上直播傳遍全國,甚至漂洋過海,“我見過最遠的游客是從新西蘭來的”。“雪餅猴”扮演者王鐵柱說。
純正東北血統的“雪餅猴”自帶搞笑天賦,無論什麼樣的游客來“投喂”聊天,他都能機敏應對自如,逗得大家笑聲不斷。漸漸地,“雪餅猴”的表演被大家稱為“五行山下的脫口秀”,這裡也成了長春文旅的“新地標”。
2024年5月15日,“雪餅猴”正與游客互動。新華社記者王帆 攝
在抖音上搜索長春動植物公園、西游記夜游、“雪餅猴”、王鐵柱等相關話題,熱度累計超80億。過去兩年,200多萬人次參觀長春動植物公園,其中很多都是在網上看到“雪餅猴”后特地趕來的外地游客。
其實,火的不僅僅是一隻“猴”。天色漸暗,《敢問路在何方》的音樂響起,仙氣繚繞中,“西天取經”之旅開始了。
“南天門”處,“天兵天將”帥氣站崗,“八戒”扛著九齒釘耙,身后還跟著“老龍王”“孔雀公主”“赤腳大仙”“牛魔王”“鯉魚精”等各路“神仙妖怪”魚貫而來,被游客團團圍住。一個個精心裝扮成《西游記》中經典形象的工作人員熱情地與游客合影、互動、嬉鬧。無數人曾在兒時幻想過的場景竟然成了現實,激動之余,他們把這裡稱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游樂園”。
“從沒想過動物園能這麼好玩!孩子追著‘孫悟空’跑,根本拉不住。”沈陽游客李女士說。
新探索:動物遇上“動物”的“乘數效應”
“動植物園裡不是有動物嗎?那《西游記》裡面的孫悟空、豬八戒、蜘蛛精、孔雀公主不都是‘動物’嗎?我們最初的想法就是把動物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長春動植物公園園長慕德俊說。
慕德俊說,長春動植物公園始建於1938年,是國家4A級景區,屬於長春市林園局管理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多年來,公園按照傳統模式經營,一直發揮著娛樂、科普、保護及科研的基本功能。但在市場浪潮之下,傳統模式的動物園不溫不火,發展也比較緩慢。靠著財政撥款,公園隻能保証員工工資發放、動物喂養、場館維護等,但沒有多余經費進行老舊館舍的升級改造、提升動物福利、更新園內游玩項目等,與市場漸行漸遠。
2024年5月20日,小朋友們在長春市動植物公園觀賞母象“昂亞”。新華社記者趙丹丹 攝
為了打破這一局面,長春動植物公園開始大膽探索。2022年12月,公園與一家民營企業展開合作,辦起了以動物為主題的花燈夜游項目,在氣溫接近零下20℃的冬季夜晚,公園內竟出現人山人海看花燈的盛況。“當年的成功嘗試,為民企投資增加了信心,於是雙方又進行了更大膽、更深入的合作。”慕德俊說。
2023年,企業積極爭取拿到了86版《西游記》的版權授權。在政府部門協調下,長春動植物公園和企業走上了一條“公園出地、國企搭台、民企投入”的合作運營模式。
園內建起了西游文化主題區,21處西游主題舞台每晚上演精彩演出,《爆笑五行山》《三打白骨精》《情劫女兒國》等經典劇目十分受歡迎,全新編排的《齊天大聖鬧天宮》《四聖戲八戒》《金銀雙角話寶瓶》等舞台劇目讓人耳目一新﹔園內還建起了西游文化館,向公眾展示了86版《西游記》未曾公開的手稿、場記單、珍貴的服化道。
“御弟哥哥,你轉過身看看我。”在“女兒國”舞台,來自大連的游客李女士身披紅色斗篷,與“唐僧”演起了對手戲﹔在“高老庄”,“豬八戒”化身秧歌舞大神,與游客激情飆舞﹔在夜游西游主舞台,“雪餅猴”變裝“齊天大聖”,翻起筋斗、舞起金箍棒引來陣陣叫好……
據統計,2023年,公園累計接待游客89.06萬人次,同比增長162%﹔2024年,接待游客185萬人次﹔今年僅清明小長假期間,就接待游客近8萬人次。
“公園+”:持續打造百姓喜愛的“新樂園”
長春動植物公園火了,公園裡的“原住民”也成了“大明星”,各項福利待遇都得到大幅提升。
2024年5月20日,長春動植物公園母象“昂亞”與重慶市動物園公象“希希”成功聯姻,成為我國珍稀瀕危物種亞洲象在動物園之間的第一次遠距離合作繁殖。這場跨越3000公裡的“象”愛奔赴,瞬間引爆熱點,“昂亞”與“希希”也成為園內的“明星夫妻”。
“市場項目的收益,很大一部分用來反哺動物園。”慕德俊說,從前長頸鹿隻能吃干樹枝,現在我們買的都是新鮮樹枝﹔靈長類動物的館舍都做了更好的環境改善,增加了很多爬行架﹔全新改造的小熊貓館可以讓游客近距離觀看,環尾狐猴體驗區還可以讓游客近距離互動。經過兩年多持續不斷的投入,如今園區不論從整體環境,還是從動物居住條件,均有極大改善。
2024年11月,長春動植物公園環尾狐猴活動區增設了攀爬架。新華社記者趙丹丹 攝
中國動物學會會員、暢銷書《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作者花蝕在暗訪長春動植物公園后寫道:“實在沒想到,在長春能看到這麼好的小型動物室內場館”。
人氣王“雪餅猴”王鐵柱也把流量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家鄉,擔任起長春市文旅推薦官、長春市古樹名木保護形象大使、長春市應急管理局安全宣傳員等各項義務宣傳任務。每當直播間人氣最高的時候,他都會主動對著鏡頭喊:“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家鄉,大美吉林!”
2024年5月15日,“雪餅猴”正在直播。新華社記者王帆 攝
“在適應市場的同時,長春動植物公園原有的四大職能和公益屬性不能改變,不能把老百姓的動物園變成少數人的游樂場。”長春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孫寧說。當前,長春動植物公園日常保持動物園的原有功能,成人票價30元﹔夜場以西游樂園為主,票價49元﹔兒童、老人等特殊群體免費。
基層部門和專家認為,探索公益屬性公園的市場化開發成為趨勢,政府部門可鼓勵引導具有條件的公園進行轉型升級。
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嚴俊建議,在確保公園姓“公”的前提下,可探索“公園+文化”“公園+演繹”等模式,緊跟文旅發展趨勢,並以整體思維進一步統籌園林、住建、文旅等部門資源,系統布局、協同發展。
吉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韓哲等專家建議,在鼓勵創新的同時,對公立公園、動物園的開發還應因地制宜,加強專業引導,加強監管監督,防止“一哄而上”“人雲亦雲”的同質化競爭。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人民觀察︱看德惠“防汛長城+水美鄉村”如何雙贏?
- 鬆花江畔,晨光熹微。德惠市鬆花江江心島五大圍堤防洪工程現場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機揮舞長臂加固堤防,工程車輛穿梭運送土方,技術人員手持儀器精密測量…… 這只是德惠市防汛工程的縮影,面對即將到來的汛期大考,德惠市抓住汛前有利時機,抓進度、搶工期,以“早部署、快行動、強保障”為准則,構建起涵蓋堤防加固、管網改造、數字監測等的立體化防汛體系,確保防洪隱患整治在汛期到來前完成,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水理念。…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