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近20家電商平台出實招,推動外貿優品開拓國內市場——

“轉場”內銷,外貿優品你買了嗎?

本報記者 孔德晨
2025年05月06日09: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未來一年內,京東將大規模採購不低於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商品﹔盒馬聯合外貿企業開發自有品牌,進行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得物APP上線“外貿品質好物”專區,推薦優質外貿商品……近期,國內頭部商貿企業、電商平台齊齊發力,助推外貿企業轉內銷。

  商務部數據顯示,一季度電商平台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內銷成效顯著。截至4月23日,9家電商平台已開放入駐綠色通道,6家電商平台建立內銷專區,對接超6000家次外貿企業。

  

  入駐平台,外貿產品開啟網上行

  作為率先行動的幾家平台之一,淘寶天貓推出“外貿精選”專項政策,提供快捷入駐通道、流量傾斜、佣金激勵等支持,並創新“半托管”運營模式,由平台專人入駐企業,提供選品、定價、營銷等全流程指導。淘天集團“外轉內”專項負責人路瀛告訴記者:“我們讓外貿企業專注產品,平台負責運營,最快可實現當天入駐、隔天上架、7天成為熱銷商品。”

  在商務部穩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工作的背景下,各大電商平台紛紛出台出口轉內銷的扶持政策。

  京東宣布推出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京東集團公共業務副總裁、黑吉總協調人王冠程表示,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貿企業具備優秀的生產能力,產品品質過硬,但在出口轉內銷的過程中,存在不熟悉國內市場、缺乏運營經驗等挑戰。為此,京東將在商務部及各級政府部門指導下,對扶持外貿企業做好規劃布局,在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對接。

  得物APP近日發布公告,啟動“外貿優品扶持計劃”,向外貿企業開放快速入駐通道,並提供數十億元專項補貼,一系列政策支持,助力中國優質的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我們將為外貿企業開通快速入駐通道,專人加急處理,簡化認証流程﹔同時,將對家居百貨、家紡、玩具、電器等外貿重點品類,提供數十億元專項費率補貼。所有外貿品牌商家,還將獲得零元保証金入駐、新商指導、最快回款周期僅7天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此外,得物APP還設立了‘外貿品質好物’專區。”得物有關負責人說。

  年輕消費者對外貿商品的熱情尤為高漲。95后用戶林小姐告訴記者,很多外貿商品的設計既實用又時尚,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我最近購買的一款外貿出口轉內銷的帆布包,因為獨特的設計和過硬的質量,已經成為朋友圈裡的‘網紅單品’,好多人找我要鏈接。”

  在電商平台多重政策疊加下,目前,已有超過2萬個外貿廠商對接“外轉內”需求,陸續在平台完成了入駐、上架產品、展開運營銷售等。

  “15家主要電商平台積極響應,打好‘組合拳’,推出訂單直採、供採對接等8方面舉措。”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介紹,比如,加大直採力度,已有電商平台簽訂超千萬元採購合同,並推出后續包銷計劃。開辟綠色通道,提供零元入駐、專人加急等扶持措施。強化流量扶持,提供熱搜榜資源、流量補貼等,讓外貿品牌觸達更多消費者。精准供採對接,今年以來產業電商平台已開展超200場外貿產業帶對接。截至4月23日,9家電商平台已開放入駐綠色通道,6家電商平台建立內銷專區,對接超6000家次外貿企業,超600家次入駐。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對記者表示,外貿企業轉內銷的集體行動,展現了中國經濟“內外兼修”的獨特韌性。他說:“這一舉措並非被動收縮,而是主動調整,通過內需市場培育新的增長點,同時穩定外貿基本盤。電商平台的介入不僅解決了外貿企業的銷售難題,還推動了國內消費升級。許多外貿商品品質優異,但在國際市場上受貿易壁壘限制,如今通過電商直達國內消費者,既豐富了市場供給,也提升了消費品質。”

  搭建橋梁,更好對接國內需求

  近日,在南京舉辦的“外貿優品中華行江蘇站”首場展會上,南通喜騰箱包制造有限公司展位前非常熱鬧。“這款行李箱能折疊收納嗎?”“網上哪裡能買到同款?”此起彼伏的詢問聲,印証了國內消費者對優質外貿產品的旺盛需求。

  該公司總經理李盾介紹,參展的400多款產品幾乎售罄,遠超預期。喜騰箱包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歐美及日本市場,年銷售額約3000萬美元,此次展會讓他們捕捉到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

  展會后,京東、淘天集團等電商平台紛紛拋出橄欖枝,邀請其入駐。盒馬採購團隊也迅速跟進,與其洽談合作細節。盡管面臨國內電商運營經驗不足的挑戰,李盾表示已著手組建專業團隊,借助平台代運營支持,加速“外銷轉內銷”進程。

  平台企業給力,政府政策助力。為支持外貿企業對接國內市場資源,多地聯動電商平台,通過舉辦對接活動、出台扶持政策、優化服務等舉措,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實現出口轉內銷新突破。

  上海積極發揮電商平台作用,市、區兩級先后舉辦9場“電商助力外貿拓內銷對接會”活動,305家企業參加對接,將出口的好產品轉向國內市場銷售。吉林省商務廳第一時間制定《電商助力出口企業拓內銷行動方案》,設計線上活動、資源對接、市場拓展、新技術應用等6方面扶持舉措。“我們已經和33家外貿企業開展對接推廣工作,助力133款外貿產品轉內銷,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吉林省聚發財集團總裁羅鳳斌表示。

  張建平認為,地方政府與電商平台的聯動,體現了中國經濟政策的靈活性和執行力。“政府搭台、平台賦能、企業‘唱戲’,這種協同機制不僅降低了外貿企業的轉型成本,還加速了內需市場的提質擴容。”他說。

  消費者對外貿優品轉內銷展示了極大的興趣。在北京的一場展銷活動上,陳字中飯常溫即食燒飯贏得了大量關注。這是一家中國罐頭行業的領軍企業,產品出口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人員表示,來購買的人特別多,所帶來的常溫即食米飯商品日均銷售額能達到千元,還有一些商超來談合作。

  展銷活動現場,前來“淘寶”的消費者絡繹不絕,不少展位前都排起了長隊,一些熱門商品更是在開場兩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最受歡迎的是那些兼具實用性和設計感的生活用品,比如廚房用具、家居裝飾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一家專做家居用品的外貿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這說明國內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用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既深耕國內市場、又馳騁國際市場

  目前,全國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正在全面展開。

  4月24日,何亞東在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外貿優品中華行是今年商務部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的標志性活動,通過暢通外貿企業內銷渠道助力穩外貿擴消費。

  “4月13日,我們在海南舉辦了全國啟動儀式。之后,外貿優品中華行廣東站、江蘇站成功舉辦。我部組建的外貿優品巡回採購團在江蘇站開展首場採購活動,80多家大型商超、電商平台、批零企業現場採購。”何亞東介紹,通過採購活動,外貿企業拓寬了新銷路,採購企業找到了好貨源。他特別提到,在江蘇站活動中,一家外貿企業帶來的一款咖啡杯,一亮相便成為展會上的熱銷款。近期,福建、湖北、湖南都將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壯大巡回採購團力量,深入外貿大省、消費大省舉辦專場採購對接活動,加大對外貿企業拓內銷的支持力度,讓更多外貿優品走進千家萬戶。”何亞東說。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中國外貿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這一戰略調整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外貿企業轉內銷,是否意味著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收縮?

  張建平強調,拓展內銷市場不僅不會削弱對外開放,反而能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外貿企業通過內銷積累品牌認知度和運營經驗,可以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為重返國際市場奠定更堅實基礎。”他說。以家電、服裝等行業為例,許多中國企業正是通過“先內后外”的模式,最終成為全球品牌。

  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更不會因此放慢。今年以來,中國先后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第137屆廣交會,截至4月27日,本屆廣交會吸引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的22.4萬境外採購商到會,創同期歷史新高。張建平說,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當前的外貿轉內銷是戰術層面的優化調整,目的是讓企業獲得更均衡的市場布局能力。這不僅沒有改變中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還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了新動能,外貿拓內銷是“雙循環”戰略的重要實踐。通過內外貿一體化,中國正在形成更高效、更穩定的供應鏈體系,既能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也能增強全球供應鏈韌性。

  面向未來,這種內外聯動的發展模式將如何深化?

  張建平分析,首先,數字化平台將繼續發揮橋梁作用,推動內外貿標准對接﹔其次,供應鏈韌性將不斷增強,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最后,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將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實質性提升。“當我們的企業既能深耕國內市場,又能馳騁國際市場時,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增長潛力都將邁上新台階。”張建平說。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