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中國營商環境發展報告(2025)》發布——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銳財經)

本報記者  孔德晨
2025年05月06日09: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中國營商環境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按照企業從設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展示2024年全國層面營商環境各領域進展成效。國家發改委方面表示,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和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進一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厚植投資興業沃土

  《報告》分為5個部分,其中,“進入市場”部分主要介紹破除市場准入壁壘以及提升企業登記注冊、不動產登記等方面情況。《報告》指出,我國加快破除市場准入壁壘,持續擴大經營主體投資范圍,並圍繞企業進入市場所需的登記注冊、獲取經營場所、接入電水網等基本條件,再造辦事流程、推進信息共享,使企業進入市場的制度性成本更低、時間更快、服務更優。

  “要素保障”部分主要介紹保障經營主體獲取資金、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情況。《報告》顯示,我國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最完備產業體系的獨特優勢,強化資金、勞動、技術、數據等要素保障,豐富要素供給方式,暢通要素流動渠道,著力破除制約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切實幫助各類經營主體降本增效。

  “經營環境”部分主要介紹深化公平競爭治理、完善招標採購機制等方面情況。我國深入實施公平競爭政策,持續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提升納稅、電子支付、通關等服務質效。

  “糾紛化解”部分主要介紹完善訴訟服務體系、健全多元解紛機制等方面情況。“企業退出”部分重點介紹健全企業破產機制、優化企業注銷登記流程等方面情況。

  《報告》顯示,2024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我國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進入市場、要素保障、經營環境、糾紛化解、企業退出等方面相繼作出一系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制度安排,打出一套保障公平競爭、回應企業關切的政策組合拳,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厚植投資興業沃土。

  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日前,福建福州新榕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職員李宇坤登錄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發現一天前提交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証、新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同步建設申請已經通過審批,可以直接下載電子版証照了。“過去建設項目施工許可多個証照需要分開辦理,要往窗口跑好幾趟,現在點點鼠標、網上提交材料,省去了不少奔波的煩惱。”李宇坤說。

  這是地方政府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縮影。《報告》顯示,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均已實現企業開辦“一件事”,並聯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所需環節,實行開辦條件和標准一次告知、所有材料一窗受理。申請人可以一次性辦理包括企業登記、公章刻制、申領發票和稅控設備、員工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等環節在內的各項業務。按現行政策規定,企業開辦時限為4個工作日。

  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是營商環境優化的一大體現。《報告》顯示,去年來,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深入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出3批重點事項清單,不斷完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功能,持續加強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建設,歸並整合政務類熱線,“一網通辦”更加便捷高效、“隻進一門”更加集約規范、“一線應答”更加方便及時,政務服務質效持續提升。

  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近年來,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市場准入,進一步增強了外企在華發展的可預期性與確定性。

  《報告》顯示,外資准入限制合理縮減。《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印發實施,擴大市場准入、加大政策力度、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完善國內規制,鞏固外資在華發展信心,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對外發布,限制措施縮減至29條,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

  德國“中國平台”網站援引美國榮鼎咨詢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德企在華新增投資57億歐元,較上年增長25%。來自中國德國商會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92%的會員企業希望繼續留在中國市場。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斯特凡·哈通表示:“中國不僅是銷售增長點,更是研發與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因如此,我們始終堅定扎根中國,並不斷拓展本土業務和布局。”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等領域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相融相通,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深入落實准入后國民待遇,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推進通關、稅務、外匯等監管創新,不斷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