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機器學會思考,總共分幾步?

從祖先鑽木取火到現代航天科技,人類對機器的幻想從未停歇。遠古時期我們幻想“御風而行”,明朝萬戶用火箭實現飛天實驗,富蘭克林借風箏探索雷電奧秘。這些創造背后都暗藏著一個終極理想:能否創造機械生命體,代替我們負重前行,讓人類得以享受生活?
這種執念在當代愈發強烈。環顧四周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它們雖能完成既定指令,卻仍與影視作品中“大白”般的理想伙伴相距甚遠。我們渴望機器具備共情能力、創造思維,甚至絕對忠誠——這正是人工智能技術要攻克的終極課題。
一、人工智能的認知革命
人工智能(AI)作為模擬人類智能的技術體系,已展現出令人驚嘆的“超能力”:自動駕駛系統比人類司機更精准地識別路況﹔對話機器人能理解上下文語境﹔AI畫師可協助設計師實現天馬行空的創意。這些能力的核心,源自機器學習技術的突破。
以幼兒識數為例:老師通過數字卡片反復教導“這是0,這是1”,兒童通過觀察特征建立認知。機器學習竟與人類認知過程驚人相似——工程師給“機器寶寶”輸入海量標注數據(如0的多種書寫形態),神經網絡通過反復比對修正參數,最終掌握數字的本質特征。這個從數據標注、特征提取到參數優化的過程,正是監督學習的經典范式。
二、神經網絡的生物啟示
機器學習能力的生物學基礎,源自對人類大腦的仿生研究。人類大腦約含16億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通過7000個突觸連接形成復雜網絡。有趣的是,嬰幼兒期突觸數量高達1000萬億,成年后銳減至百萬級,這解釋了為何青少年時期是學習黃金期。
人工智能科學家受此啟發,構建了人工神經網絡:輸入層接收數據,隱藏層提取特征,輸出層生成結果。每個“人工神經元”模擬生物神經元的樹突(接收信號)、細胞體(處理信息)和軸突(傳遞信號)。當網絡深度達到10層以上,便具備識別復雜模式的能力。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的研究顯示,這種結構竟與果蠅嗅覺神經回路高度相似。
三、大模型的時代跨越
傳統神經網絡存在明顯局限:單一模型僅能處理特定任務,就像剛畢業的醫學生隻會看感冒。2017年Transformer架構的提出,帶來了革命性突破。這種基於注意力機制的模型,能像人類閱讀時自動聚焦關鍵信息,通過海量參數(千億級)存儲多維知識。
四、通往通用人工智能之路
盡管現有技術已令人驚嘆,但距離真正的“機器思考”仍有差距。當前AI更像是“超級鸚鵡”,能復現知識卻缺乏深層理解。讓機器學會思考的最后一步——通用人工智能。那麼,什麼是通用人工智能呢?它是指具有人類水平,甚至超越人類水平的智能系統。它也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代、未來技術的重要方向,它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推理,自主創造,甚至擁有自主意識。
李紅蕾 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講師
來源:吉林省科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綠色”沖鋒號為長春蓮花山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注入動力
- 4月9日,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會議室內,一場直擊心靈的生態環境治理專題片拉開了“三提”專項行動動員部署大會的序幕。25分鐘的專題片以客觀理性視角,對度假區生態治理、人居環境、違章建筑、秸稈燒除等方面問題進行了集中曝光。…
- 全面重塑大美蓮花山新風貌新格局新氣象
- 人民網長春4月9日電(記者馬俊華)4月9日,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三提”專項行動動員部署大會召開。會議旨在全面動員度假區各部門、各鄉鎮力量,聚焦生態提質、環境提標、治理提效,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為全面重塑大美蓮花山新風貌新格局新氣象,實現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筑牢生態根基。…
- 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公用品牌廣告語發布 打造“雙金”亮麗名片
- 人民網長春4月8日電 (記者王海躍)4月8日,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春季營銷宣傳活動暨公用品牌廣告語首發儀式在長春啟幕,創新推出“好在天然、貴在品質,吉林大米 因為綠色 所以出色”和“一帶金黃、天賜之禮,吉林鮮食玉米在這等你”公用品牌廣告語,以此拉開了2025年“吉字號”糧食品牌建設的序幕,開啟了吉林糧食產業和生態網鏈建設的新篇章,標志著吉林糧食品牌建設邁入“全鏈協同、品牌賦能”的新階段。 據悉,本次活動以“綠色 安全 健康 共享”為主題,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做活“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文章,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聚集線上線下資源,提升吉林大米和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溢價和銷量。…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