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才會脂肪肝?吃“護肝片”可以護肝?7 個肝臟謠言,別再信了!

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是唯一能再生的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器官。肝臟呈棕紅色,大致呈三角形,由兩個葉組成。肝病的種類繁多,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
肝臟的主要功能有:產生膽汁、膽紅素的吸收和代謝、支持凝血過程、脂肪代謝、儲存糖原、儲存維生素和礦物質、蛋白質代謝、過濾血液、免疫功能、產生白蛋白等。
肝臟如此重要,對於它的流言卻層出不窮,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肝功能正常
代表肝臟正常?
分析:在常規的體檢中都包括肝功能的檢查,其中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是兩個主要指標。而很多人認為隻要肝功能檢查正常,就說明肝臟肯定是健康的,可以排除肝臟的問題了。但肝功能化驗正常隻能說明化驗指標是正常的,很多肝病早期患者的肝功能檢查不會顯示出任何問題。
肝臟具備極為強大的代償功能,隻要剩下 1/3 正常肝臟細胞,也還是可以正常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其實這時的肝臟已經出了問題!如肝癌早期或中期,隻有癌細胞周圍的肝組織會受到壓迫或侵犯,以及早期的肝硬化,肝功能裡面的轉氨酶也可能只是出現輕度升高,甚至還可能是正常的。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硬化、肝癌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對於慢性肝炎感染人群、有肝癌家族史人群、肥胖者、糖尿病、酗酒等人群,尤其是年齡大於 40 歲的男性風險更大。
因此建議定期進行肝臟疾病的篩查,除了肝功能,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性做如下檢查項目:
主要有影像學檢查(B超、必要時完善腹部增強CT/磁共振),抽血查腫瘤標志物(如甲胎蛋白)、肝炎病毒定量檢測等。
真相: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臟完全正常。常規肝功能檢查隻能間接反映肝臟功能狀態,它只是臨床醫生判斷疾病的輔助檢查手段之一,對於肝臟的完整情況,仍需配合影像學等其它檢查進一步診斷。
2、預防肝臟問題,
隻要吃“護肝片”就可以了?
分析:護肝片一度成為加班、熬夜、喝酒人士的常備品,成為了一種被大眾追捧的保健食品。現代人多是因為酒精、肥胖等導致肝臟出現的問題,正確的護肝方法首先是減少損傷肝臟的不良生活習慣,如不要酗酒,不要熬夜,少坐多動。
對於已經有肝臟問題的人群,如因肥胖、飲酒、病毒感染等引發的肝臟問題,應該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對因治療。若病因沒有去除,停藥以后轉氨酶也容易反跳。
“護肝片”保肝降酶的作用有限,不論哪種“護肝片”,都不會對抗熬夜、喝酒等帶來的損傷。千萬不要期望依靠保健品來預防、治療肝病,有時錯誤服用保健品還可能加重病情。
真相:靠“護肝片”來“護肝”並不可取。建議人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疾病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有著良好生活習慣的健康年輕人,更加沒必要服用護肝保健品。
3、肝血管瘤
會演變為肝癌?
分析:很多人都是在體檢時做B超被發現患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患者多無明顯不適症狀。其主要是由於胚胎發育中血管發育異常所致,多數生長緩慢,隻有少數會突然增長,隨之出現肝區不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肝癌是惡性腫瘤,發病迅速,如果不及時診斷治療,從出現症狀一年內就可能出現生命危險,而肝血管瘤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病程長,症狀不明顯。
真相:肝血管瘤不會演變為肝癌,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肝血管瘤是肝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肝癌即肝臟惡性腫瘤,是我國高發的,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
4、得了肝癌一定會疼痛?
分析:肝癌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當肝癌病灶逐漸增大、增多,牽拉肝包膜,容易造成肝區的疼痛,通常呈持續性的脹痛、鈍痛。腫瘤侵犯了膈肌,還可能導致右肩背部的放射痛。晚期肝癌破裂出血,會出現劇烈的腹痛並伴有血壓下降及貧血。
但如果腫瘤長在肝的中心位置,離肝臟的表面比較遠,就算腫瘤比較大,患者也不一定有太多疼痛的感覺。而腫瘤生長的位置如果靠近肝臟的表面,那麼就算腫瘤很小它也會很痛。
真相:患肝癌並不等同於一定會有疼痛。疼痛和腫瘤生長的位置和侵蝕能力密切相關。
5、肥胖人群
才會得脂肪肝?
分析:腹部 B 超檢查是早期診斷脂肪肝的首選方法,脂肪肝是肝臟的脂肪代謝出問題后,導致脂肪在肝臟聚積的情況。
脂肪肝分兩種,一種是酒精性的脂肪肝,也叫酒精肝﹔另一種是非酒精性的脂肪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脂肪肝。脂肪肝的病因除了肥胖因素,和飲酒、高脂飲食、油炸食品和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也密切相關。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本身代謝存在問題的人群也容易“中招”。
由於過度減肥或厭食而引起的長期飢餓的患者也會患上脂肪肝。體型偏瘦的患者很多實際存在“隱匿性肥胖”,即內臟脂肪囤積。和患者飲食習慣,如高果糖、高脂飲食,PNPLA3 基因多態性、胰島素抵抗、腸道菌群紊亂、內臟和異位肥胖有關系。
真相:不良飲食結構是脂肪肝的重要元凶,但脂肪肝不是胖人的“專利”,瘦人也可能得。防治脂肪肝要改善生活方式,簡單地說就是要“管住嘴、邁開腿”,還要針對病因治療。
6、喝酒臉紅的人不傷肝?
分析:酒精在肝臟的分解代謝主要依靠兩種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酒精吸收后會進入血液,大部分進入肝臟,因此,肝臟會分解絕大部分酒精。
酒精的分解代謝過程包括兩步:
第一步:酒精(主要是乙醇)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被轉化為乙醛﹔
第二步:乙醛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被轉化為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喝酒臉紅的人缺乏乙醛脫氫酶,導致酒精分解的第二步就出現異常了。乙醛長時間存留體內,不能很好代謝,進而對機體產生損害,就會刺激血管擴張,導致臉色及身體其它部位皮膚發紅,心跳加快、惡心等醉酒症狀。
結論:喝酒臉紅的人會更加傷肝。喝酒易臉紅的人是因為缺乏解酒的乙醛脫氫酶,飲酒后面色的改變,並不能准確地判斷酒量大小,並不表明肝臟對酒精的耐受度。若長期酗酒,患肝癌的風險遠遠高於正常人。而且飲酒有害健康,甭管臉紅臉白,咱都少喝,最好不喝。
7、甲胎蛋白升高
就一定是肝癌嗎?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重要指標,但不是所有的AFP升高都是肝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一項化驗指標對不同的個體都有不同的臨床意義。AFP 升高可見於下列情況:
肝臟炎症活動
肝臟活動性炎症過程中,可出現血清AFP升高,一般不超過400ng/ml。其升高與肝細胞壞死和再生程度有關,肝功能好轉后AFP可逐漸恢復正常。
肝癌
約 70%~80% 的原發性肝癌(肝膽管細胞癌除外)患者可出現 AFP 升高,若 AFP>200ng/ml 超過 8 周,或者 AFP>400ng/ml 持續 4 周以上,則考慮原發性肝癌可能性大。
孕期
AFP 由卵黃囊和胎肝產生,在孕期第 3~5 月時濃度最高,但一般不超過 200ng/ml,產后 3 周內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畸胎瘤
因生殖細胞的異常發育,也可出現血清 AFP 升高。
真相:甲胎蛋白升高≠肝癌,甲胎蛋白陰性≠沒有肝癌。
來源:吉林省科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綠色”沖鋒號為長春蓮花山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注入動力
- 4月9日,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會議室內,一場直擊心靈的生態環境治理專題片拉開了“三提”專項行動動員部署大會的序幕。25分鐘的專題片以客觀理性視角,對度假區生態治理、人居環境、違章建筑、秸稈燒除等方面問題進行了集中曝光。…
- 全面重塑大美蓮花山新風貌新格局新氣象
- 人民網長春4月9日電(記者馬俊華)4月9日,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三提”專項行動動員部署大會召開。會議旨在全面動員度假區各部門、各鄉鎮力量,聚焦生態提質、環境提標、治理提效,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為全面重塑大美蓮花山新風貌新格局新氣象,實現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筑牢生態根基。…
- 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公用品牌廣告語發布 打造“雙金”亮麗名片
- 人民網長春4月8日電 (記者王海躍)4月8日,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春季營銷宣傳活動暨公用品牌廣告語首發儀式在長春啟幕,創新推出“好在天然、貴在品質,吉林大米 因為綠色 所以出色”和“一帶金黃、天賜之禮,吉林鮮食玉米在這等你”公用品牌廣告語,以此拉開了2025年“吉字號”糧食品牌建設的序幕,開啟了吉林糧食產業和生態網鏈建設的新篇章,標志著吉林糧食品牌建設邁入“全鏈協同、品牌賦能”的新階段。 據悉,本次活動以“綠色 安全 健康 共享”為主題,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做活“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文章,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聚集線上線下資源,提升吉林大米和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溢價和銷量。…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