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扎實推進民生實事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居民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實事溫暖民心 鑄就美好生活

改造瓶裝液化石油氣居民用戶“閥、管”50萬戶﹔改造客運班線公交化線路110條﹔完成300個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在全省建立1100個法律援助聯絡點﹔對85家中小學校進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升級改造……
2024年,吉林省在就業、教育、醫療、“一老一小”等民生實事問題上大力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好政策,實施了一大批暖民心、惠民生的改造提升工程,在噓寒問暖間認真聆聽人民群眾的民生意願,用真抓實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冬日時節,走進延邊州延吉市小營鎮五鳳村,皚皚白雪下整齊干淨的街道與瓦房相映成趣,傳遞出獨具特色的東北鄉村魅力。可過去這裡卻不是這番景象,由於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處理,夏天村子裡常常臭水橫流,到了冬天便結成冰面,影響村民出行。
2024年,在省生態環境廳的協助下,五鳳村充分考慮了當地地形地貌以及污水排放特點,投資644.79萬元,採取了集中收集轉運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通過治理工作,五鳳村面貌煥然一新。去年7月底,吉林省已新增完成515個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工作,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推動農村污水治理“實事見實效”,吉林省印發了《吉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統籌推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為助力地方解決資金難題,籌集中央及省級資金7055萬元,優先支持一批條件成熟項目,並推動10個項目納入中央及省級儲備庫,總投資約1.25億元。
街坊鄰裡有了矛盾糾紛怎麼辦?社區法律援助聯絡點幫您排憂解難。家住長春市光明社區的79歲居民馬慧文,因房屋漏水問題與樓上住戶產生了糾紛,無法解決。
2024年,長春市光明社區設立了法律援助聯絡點,設有專門的法律援助顧問和聯絡電話,可供居民咨詢並及時給出解決方案。“社區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徹底解決了我多年來的難題,幫助我做了很多自己不了解的法律工作,真心感謝他們。”馬慧文還告訴記者,“最近這裡在舉行普法講座,很多居民都自願來參加,知法守法對我們老年人來說也十分重要。”
“去年,我們在全省開展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百千工程’,精准研判法律援助工作的新形勢、新特點,聚焦網約車、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業態勞動者、進城務工人員法律需求設置聯絡點,讓更多需要獲得法律援助的特殊群體就近就便獲得法律援助服務。”省法律援助中心辦公室主任周玲表示,未來,吉林省還將進一步深化法律援助半小時服務圈建設,不斷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
穿梭往返於城市間的客運班線是眾多群眾出行的選擇之一。近年來,吉林省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化運輸組織形式,持續推進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交通出行領域的新需求、新期待。
全省累計開通公交化改造線路1237條,長春市與所轄外六縣(市、區)及吉林、舒蘭、遼源、伊通、長嶺已開通城際公交,長春市一小時經濟圈城際公交網絡已基本形成。延邊、白山、通化等地以市州為中心,基本實現了地區至所轄縣市的公交化改造。各縣市積極推進縣域內公交化改造,滿足城鄉居民均等化的公交出行需求,雙陽區、延吉市、乾安縣等12個縣市已率先實現全域公交。
據統計,公交化改造后,票價平均降低20.8%,發車班次增加31.3%,客流量增加32.2%。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重大,2024年,吉林省對85家為中小學校配餐的集中配送單位進行了“互聯網+明廚亮灶”升級改造工程。
為推動餐飲安全監管由注重結果監管向注重過程監管的轉變、實現違規行為第一時間發現並有效控制,從今年起,吉林省進一步組織開展“互聯網+明廚亮灶”升級改造。通過升級改造,可有效解決原材料管控不到位、加工環境不衛生、“三防”設施不規范等制約校園食品安全的重點問題,保障在校師生飲食安全。
省市場監管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升級改造,能夠構建“7×24”小時“雲上巡查”系統,可有效緩解基層監管力量不足的壓力,推動實現由傳統監管模式向數字化監管模式的轉變,嚴格保障在校師生飲食安全。
安全問題不僅在校園,居民家裡做飯用的瓶裝液化氣也是吉林省公共服務關注的重點。2024年初,吉林省設立改造瓶裝液化氣居民用戶“閥、管”50萬戶的民生實事工作計劃,7月底全省已完成改造80.45萬戶,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記者何澤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