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奏響白山鬆水全面振興的時代強音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月13日,政協吉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開幕。人民網記者關思聰攝
一年一度的省級兩會,是觀察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重要窗口。在1月13日至17日召開的2025吉林省兩會上,吉林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年度成績單:2024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量達到853.2億斤,產業投資增長10.1%,轉化科技成果3609項,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全年總天數的92.9%……會場內,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是欣喜,是鼓勵,更是信心和希冀。
2024年,吉林真抓實干,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全省振興發展根基更穩、動力更足。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圓滿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十五五’”如何實現?在滿載憧憬的2025年,吉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徐徐鋪展。
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黑土地上糧滿倉
吉林梨樹百萬畝綠色食品玉米標准化基地核心區。人民網記者王海躍攝
“糧食生產再創新高。播種面積達到8780.7萬畝,單產連續3年居糧食主產省第1位,總產量達到853.2億斤,全國第4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吉林省糧食產量首次跨上850億斤台階。這讓全場掌聲雷動,也讓扎根基層的農業工作者王貴滿倍感振奮。
在田裡摸爬滾打40來年,王貴滿與相關專家潛心研究並推廣“梨樹模式”,全力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截至2023年,“梨樹模式”試驗田已連續5年突破每畝地產一噸糧。“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如今,提起腳下這片黑土地,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總是笑得合不攏嘴。
如何在全省范圍內實現大面積單產提升,以推動糧食產量邁上千億斤新台階?
作為吉林省人大代表的王貴滿,在2025年吉林省兩會上,提出了《關於開展糧食作物高產高效競賽,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建議:“我認為,應在全省組織開展主要糧食作物高產高效競賽活動,圍繞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我省糧食作物高產水平。對高產田種植大戶予以表彰獎勵,在全省營造爭創高產田的濃厚氛圍。”
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區的吉林,也是享譽世界的“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有廣袤的平原、連片的土地。得益於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先天優勢,吉林糧食產量已連續4年突破800億斤。
全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吉林不止局限於糧食生產。2024年,吉林肉牛屠宰量實現翻番,由全國第11位躍升至第5位﹔人參產業綜合產值突破800億元﹔梅花鹿產業規模保持全國第一﹔農林牧漁總產值達到3100億元,增速居全國前列。
吉林人參。人民網記者王海躍攝
“建議黨委政府持續出台推動延邊黃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舉措,支持我們帶動廣大養殖戶進一步壯大產業鏈,著力研發新產品、培育新動能、增添新收益。”
“人參作為我省代表性道地藥材之一,應以其為切口、為示范,深度融合道地藥材‘兩鏈兩端’,帶動全省道地藥材產業上台階,助推大健康產業發展。”
…………
代表委員集思廣益,為吉林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提供新思路。
新的一年,吉林省將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發展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集群、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高水平農業強省建設,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
拼經濟穩增長 老工業基地向“新”而行
2024年,吉林省發展韌性如何?
“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累計培育認定省級未來工廠4個、智能工廠27個、數字化車間(生產線)50個,有效帶動一批企業上馬‘智改數轉’項目,充分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優質企業培育走深走實,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59家,體現了我省工業經濟發展韌性增強。”在吉林省兩會“廳局長通道”上,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宋剛給出了答案。
走進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記者看到了由中車長客自主研制生產的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
由中車長客研制的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人民網記者李洋攝
“2024年,我們對列車進行了時速160公裡的滿載運行試驗,這標志著氫能在我國軌道交通領域應用取得新突破。”中車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新技術研究部副部長王健說,“此前氫能源和軌道交通裝備的組合還是一個空白,有多年經驗和技術的加持,我們敢為人先。”
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多年來,吉林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振興腳步鏗鏘有力。
目前已有117顆衛星在軌運行的“吉林一號”衛星全球組網,對外發布的世界首個高清全球年度一張圖,不僅是精准描述全球時空格局變化的重要依據,對構筑世界級精細化遙感應用服務體系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珩輝光電測量技術(吉林)有限公司,溫室氣體濃度監測儀就像一隻靈敏的鼻子,可以“嗅”出大氣中的碳排放濃度變化,精確測量出碳排放量,為實現經濟社會各領域碳減排提供科學依據﹔
…………
圍繞“新”字做文章,吉林振興進入“上升期”和“快車道”。
值得一提的是,逐年火熱的避暑游、冰雪游也為吉林的向“新”而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2024年,吉林省接待國內游客人次、出游總花費均增長20%以上。
2024—2025雪季,吉林大地熱雪沸騰。人民網記者李洋攝
“如今,旅游消費呈現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特征。要變‘流量’為‘留量’,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滿足不同游客群體需求。”吉林省人大代表趙蘭菊建議,要開發“自駕+探險、自駕+民宿、自駕+旅居、自駕+冰雪”等新玩法,把“頭回客”變成“回頭客”,通過文化引領、科技賦能和情景再造,創建獨特的品牌形象。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吉林不斷加強科技創新資源統籌,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持續打造旅游萬億級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老工業基地“新”欣向榮,生機無限。
增進民生福祉 發展成果和人民共享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2024年,吉林省新增財力80%以上用於民生領域,全面完成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7個領域的25項民生實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95.56萬人,高校畢業生留吉突破15萬人,新增助老餐廳餐點1327個……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黨委政府的真抓實干在這一串串穩扎穩打的“民生數字”中清晰可見。
長春市飛躍街道三佳社區敬老餐廳內,市民正在選取午餐。人民網記者李洋攝
吉林省政協委員李旭東表示,當前,“一次就診隻挂一次號”“先醫后付”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政策成效顯著,各醫院也積極推出“預問診”創新模式等新舉措,解決了患者困難,節約了醫療資源。“我認為,可進一步探索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深度應用,全力助推吉林醫療事業高質量蓬勃發展。”
“家政服務行業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市場需求量大,二是入行容易干好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統籌穩崗擴崗、技能培訓等措施,讓來自家政服務行業的吉林省人大代表高洪明感觸很深。在他看來,無論是穩崗擴崗,還是加強培訓,都是行之有效的舉措,建議相關行業在多渠道招聘、強化專業培訓、拓寬用工信息方面提前做好布局。
為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辦成更多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兩會期間,吉林省召開兩會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易環宇介紹,2025年,吉林省將重點推進社會保障、困難群體救助、教育惠民等七個方面20項民生實事,釋放出“隻要是涉及民生的事、隻要是百姓的事,都要積極回應、想方設法去做”的強烈信號。
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吉林將持續推動民生改善,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