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建設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有實高校、有力機構的科技體制

——以無錫與清華的校地、校企合作實踐談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2025年01月16日10:52 |
小字號

在當今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無錫與清華大學攜手合作,共同探索校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著力構建“企業出題、高校答題、政府引導、平台運作”的多方協同組織體系,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方面闖出新路子,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一舉措不僅為無錫的產業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全國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構建多方協作體系,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無錫與清華大學的合作,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高校、機構多方協同的產學研融通創新發展路徑。為此,雙方共同構建了一支校地產學研合作專項扶持資金、一支技術經紀隊伍和一個實體化的科創飛地平台,形成了完整的組織實施體系。

作為地方政府,江陰和錫山每年安排一定預算形成專項資助資金池,為當地企業研發需求部分“買單”,起到引導撬動作用﹔同時根據技術先進性和成果產業轉化前景開展研究課題的評審篩選工作,“選種育苗”。

錫山區區長顧文浩表示:“我們將依托錫山—清華產學研深度融合專項及科創飛地資源優勢,深化清華、錫山和機構的多方協作,為錫山解決行業‘卡脖子’難題,引入清華的創新活水,滋養錫山的產業熱土,用錫山優渥的產業土壤承接好清華科研的‘金種子’。”

作為企業主體,是專項資助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根據市場感知提出技術需求“出好題”,在高校完成技術開發后“閱好卷”,通過吸收消化技術成果並進行產業化應用,因提升技術擴大市佔率或開發出新產品帶來新投資形成新質生產力,反哺地方經濟。

遠景動力是這一合作模式的受益者之一。遠景動力余樂表示:“我們與歐陽明高院士的合作項目大幅提升了車輛運行中對於電池的運行、安全狀態的把握﹔與張強教授合作的下一代固態電池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將有望徹底擺脫新能源車的裡程焦慮和安全焦慮。遠景與清華大學的合作既解決了當前行業和企業實際困難和‘卡脖子’關鍵技術,也加快了清華大學科技成果在江陰的轉化落地和實踐應用。”

作為專家團隊,收取企業或政府的專項經費后定向完成技術開發任務,向企業交付研發結果,發揮科技創新在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方面的支撐作用。清華大學劉振東表示:“我們與全球領先的二氧化硅制造商確成股份達成合作,圍繞制氫分子篩合成技術的科學問題和工程難題開展聯合攻關。相關的技術成果和產業化應用將有助於推動確成股份向下游產業鏈延伸,開啟企業第二增長曲線,並在具有高附加值的制氫分子篩領域搶佔發展制高點。”

作為實施機構,理解市場、聽懂技術、專研產業,搭建政、校、企之間的橋梁,在最短的時間找到技術需求下最合適的專家團隊,對接、撮合使校企達成實質性合作。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祝麗萍表示,“我們組建了十余人的技術經紀人隊伍,長期奔赴在無錫和清華兩地,給企業輸送最新技術成果,也從企業提出的問題中解析出科技開發任務,兩年多征集企業技術需求900余條,定向推送清華成果1400余項,組織一對一技術交流近420場次,涉及近500家企業4000億市場和400余位清華科學家,所鏈接的市場與技術是創造財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元素,我們希望起到催化和促進作用。”

定向研發轉化,破解科技與產業脫節難題

在成果轉化的道路上,過去近三十年主流思想踐行的是推動高校的“好老師”、“好學生”變成“好老板”,然而科學家創業項目屢屢卡在產品變商品環節,根本原因在於對具體應用環境下的綜合性能要求、車間加工限制條件等缺乏經驗,技術開發與市場脫節。又因為很多創業項目一經面世估值就達幾千萬,導致參與投資和轉化的代價與風險極高,產業界有效參與的少之又少,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割裂。

針對這一問題,無錫與清華大學的合作以企業技術需求為出發點,企業對准應用場景提出需求“技術開發要求—校企聯合定義設計產品—高校完成產品/技術具體開發任務—企業消化吸收后完成產品到商品的轉化—企業全力開拓市場—企業+高校完成核心技術迭代,上述六步法完成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的閉環,有效推動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一體化運作。

在挖掘出產業界“真需求”的基礎上開發出科技界“真成果”,高校側重基礎研究、技術研發,企業側重工程化示范和產業化推廣,形成校企梯次研發—產業化的演化路徑。此外,產業界通過支付課題研發經費從實驗室鎖定技術成果知識產權,也規避了后續知識產權定價難、要價貴、難交易進而使得成果難轉化等問題。

聚焦“卡脖子”技術,打造深層次創新聯合體

自2021年無錫與清華大學開展產學研深度融合專項以來,雙方已經擇優資助了合作項目48個,涉及金額近11億元。這些合作項目涵蓋了集成電路、新能源、功能性材料和高端制造等多個領域,旨在解決一批制約我國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在此過程中,參與企業也真切感受到了校企合作的價值。海瀾、遠景等龍頭企業紛紛與清華大學共建創新聯合體。海瀾科技與清華共建的“清華海瀾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聚焦於中國傳統服飾的研究和復原、中國傳統色彩體系的建構、中國傳統服飾元素時裝設計等重點工作,打造國際高端品牌,增強中國時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時尚話語權。遠景科技與清華共建的“清華大學遠景可持續研究院”圍繞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新材料關鍵技術、人工智能、氣候變化與碳中和戰略、能源互聯網、能源經濟學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方面的研究合作。

隨著無錫與清華大學合作的不斷深入,雙方已經邁入了新的合作階段。政府與機構在前期起到了重要的引導和撮合作用,而企業則開始主導合作進程,以自身發展需求為導向定向開展技術攻關和整合高校創新資源。

未來,無錫與清華大學將繼續深化合作,推動更多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更多企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更多地方的新質生產力培育,希望為全國的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模式和經驗。(祝麗萍)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聚焦2025吉林兩會︱王秀偉代表:“衛國戍邊”項目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
  人民網長春1月16日電 (記者李思玥)“我們幫助志願者不斷提升自我,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助力抵邊一線生產經營活動,充分激發青年人才建設邊疆、宣傳邊疆熱情。”吉林省人大代表,琿春三元彩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王秀偉說。…
聚焦2025吉林兩會︱張越杰代表:全力打造家喻戶曉、消費者認可的吉林省涉參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人民網長春1月15日電 (記者李思玥)“推動人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千億級規模,品牌建設至關重要,如果說目前吉林長白山人參區域公用品牌已經‘唱響或擦亮’的話,那麼,著力加快培育打造吉林省人參良種品牌、涉參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則更為緊迫和重要。” 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越杰。…
聚焦2025吉林兩會 | 劉冰冰委員:創新發展 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
  人民網長春1月15日電 (記者關思聰)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全力推動生物醫藥、現代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高質量發展,抓好大品種、大項目、大集聚區建設,壯大醫藥新業態。 近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實施中醫藥科研能力提升等七大行動,突破了一批前沿、共性關鍵核心技術,一大批成果轉化落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