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結出“幸福果” 農民收獲“榛回報”
長春市九台區波泥河街道茂林村村民王玉臣家有一種自家制作的獨有美食——榛子餅,在王玉臣家年節可以不吃餃子,但是榛子餅是必須預備的。
榛子餅是源於王玉臣家屋外山上的那片榛子地,每年,榛子收獲以后,王玉臣的媳婦都會制作榛子餅來慶祝豐收的喜悅,多年來的習慣,吃榛子餅成為了王玉臣家的“習俗”。
“今年,榛子收成特別好,這榛子餅吃起來也格外香甜。”王玉臣吃著榛子餅難掩笑容。在茂林村,王玉臣家承包的70畝地,陸續種上了約8000棵榛子樹,這讓王玉臣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茂林村地屬長白山向鬆遼平原過渡地帶,地勢以低山丘陵為主,呈“三山夾兩溝”的地貌特征,這裡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林業資源豐富,為大榛子生長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
2011年,茂林村村民王玉興在自家的后山坡上種下了全村第一棵榛子樹苗,從此,大榛子產業在茂林村開始扎根萌發,但初期的探索總是步履蹣跚。
2016年,長春市人大常委會開始包保幫扶茂林村,經過對茂林村的山、水、林、土等方面的調查和科學研判,結合茂林村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優勢,決定幫扶茂林村走綠色產業的道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榛子種植產業,努力把茂林村的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幾年間,茂林村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高興在心頭。
有了長春市人大常委會的幫助,沒多久,王玉興就走出了困境,成功種出了大榛子,他的收入也跟著翻了好幾番,“當時正常種大田,三、五畝地也就是收入七、八千塊錢,但是種榛子,收入就能達到五六萬塊錢了。我還培育了一些苗木,榛子苗效益挺好。長春市人大對我們榛子產業幫扶比較多,駐村書記給我們要的項目,榛子苗也是免費給社員發放一些。他們還給我們修榛子地的路和抗旱井,也都是免費的。”
長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有種植意願的農戶成立了特色種植合作社,免費提供榛子種苗、修建榛園道路、打抗旱基井、建設5G基站,為農戶打好種植基礎﹔邀請農業專家來指導把脈,提高科學種植水平﹔聯系商業企業推動銷售,讓種植戶增產又增收﹔邀請媒體做宣傳推廣,提升茂林大榛子知名度。
經過幾年的發展,茂林村大榛子以“皮薄、仁大、味香”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茂林村的青山秀水間已經長滿了種植戶心裡的“致富果”“幸福果”,產業的發展也讓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截至2024年末,茂林村大榛子種植戶由1戶發展到36戶,增長了36倍﹔種植棵數由最初的不到2000棵,發展到近18萬棵,增長了近90倍﹔種植面積由最初的1.5公頃,發展到近100公頃,增長了66倍﹔大榛子產量由最初的千八百斤,發展到年產23萬余斤,增長了200多倍﹔全村大榛子種植收入,由最初的不足2萬元,發展到近400余萬元,增長了200倍﹔預計到2026年末,全村大榛子產量將達到近30萬斤,總產值將超過500萬元。
如今,大榛子產業是帶動茂林村村民致富的特色產業,更成為茂林村鄉村振興的一張閃亮名片。
大榛子種植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茂林村的產業興起之路,也為全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找到了新的方向。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榛子產業,實現大榛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長春市人大常委會支援茂林村建設了近300平方米的標准化生產車間,添置了炒榛子機、自動分裝機、自動封口機等機械設備,逐步引導全村大榛子實現專業化、規范化和集約化生產,進一步延伸大榛子產業鏈,提升榛子產品附加值和經營效益,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加工車間建設完成后,又幫助合作社申辦了《食品加工許可証》,讓茂林村的榛子產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証”。
“我們還依托加工車間,將大榛子產品逐步拓寬線上和線下銷售渠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植電商理念,實現‘互聯網+合作社+農戶’的銷售模式,補齊銷售短板,實現種、產、銷無縫鏈接,努力達到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品聲譽逐步提升、農戶收入持續增長的發展目標。”長春市人大常委會駐茂林村第一書記王鑫說。
未來,茂林村大榛子產業還將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質量為核心,通過豐富產品種類,打造綠色品牌,逐步實現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統一宣傳的“五統一”發展模式,為茂林村的產業興旺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以新質生產力發展匯聚鄉村振興“新力量”,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