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吉林:多途徑提高脫貧地區農民收入 牢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2024年12月26日14:49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促進脫貧地區農民收入不斷增長,是農業農村工作重要任務。吉林省委、省政府錨定收入增長,分類精准施策,多途徑提高脫貧地區農民收入,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讓脫貧地區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發展帶富產業,促進經營性收入穩定增長

吉林省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也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優勢產區,吉林省農民的經營性收入佔比大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是農民增收的大頭。吉林省通過五項措施充分發揮自身農業優勢。

調優作物種植結構。指導8個原國貧縣增加價格相對穩定的水稻和補貼上浮的大豆種植面積,降低玉米種植面積佔比,8個原國貧縣在糧食收入上可實現增幅高於全省一般縣份。

強化黃牛品牌宣傳。緊扣“吉牛中國牛”核心主題,全力構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三維品牌培育體系,廣泛宣傳“青山游牧綠水滋養—品味吉牛中國牛—堪稱牛上牛”的公用品牌理念,以及“厚道皓月—沃金黑牛”“飲山泉沐山風—延邊黃牛”“食百草清水煮—樺牛”等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1—10月份皓月、樺牛、犇福等10個頭部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0%,品牌效應帶動和龍、龍井、汪清、安圖等4個原國貧縣有效抵御了牛肉價格下行風險。

提升產業項目效益。指導8個原國貧縣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1191個幫扶產業項目,按照“四個一批”分類管理要求逐一盤點現狀,對歸為“鞏固”的968個項目、“升級”的52個項目、“盤活”的67個項目、“調整”的104個項目,針對性提出經營管理效益要求,以項目效益提升促增收。

擴大庭院經濟規模。出台發展庭院經濟獎補措施,在《吉林省促進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實施方案》(吉鄉振聯〔2022〕72號)明確的五種業態基礎上,鼓勵發展“飛地庭院”、探索“庭院+” 模式並納入庭院經濟發展獎補范圍,8個原國貧縣2024年發展庭院經濟12.7萬畝、同比增長217.5%,發放獎補資金1億元、同比增長108%,脫貧人口可實現人均增收1300余元。

加強小額信貸支持。出台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獎補政策,對貸款余額戶數佔脫貧戶數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縣(市、區),在下一年度銜接資金績效等考核結果因素中給予200萬元獎勵,8個原國貧縣新增貸款3.7億元,同比增長2.7%。

加強社會幫扶。8家中央單位共投入、引進各類幫扶資金14.1億元,同比增長31.8%。各類幫扶主體直接採購脫貧地區幫扶產品3.3億元,同比增長19%。民營企業簽約脫貧地區鄉村振興項目43個、總投資2.5億元,同比分別增加2個、0.9億元。

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工資性收入大幅增長

吉林省聚焦學技能、促就業,注重脫貧人口技能培育,激發其內在活力,提高其自我發展能力。

推進執証就業。以技能培訓“應培盡培”為基礎,引導鼓勵脫貧人口考取技能等級証書,對獲取初級、中級、高級証書的分別獎補1000元、1500元、2000元,促進脫貧人口“一証在手、就業無憂”。2024年以來8個原國貧縣已有2719脫貧人員考取相關技能証書,人數約是2023年的9倍,月工資可提高1000元以上,個別有一技之長的高級工人,薪酬達到7000—9000元。

推廣以工代賑。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設置農民用工崗位、以工代賑,8個原國貧縣在134個項目中新設就業崗位13148個,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雇佣勞務日工資高達300元每天,人均增收1萬余元。

獎補幫扶車間。對吸納脫貧人口3人以上(不含3人)的幫扶車間,按照新增吸納脫貧人口數量給予一次性獎補﹔新增1—2人的,給予車間獎補1200元每人﹔新增3人及以上的,給予車間獎補1500元每人。促進8個原國貧縣今年新增13個幫扶車間、新增就業379人,目前316個幫扶車間共吸納就業3712人。

增設公益崗位。8個原國貧縣共設置公益性崗位32675個,並且隨著最低工資標准上調而調高崗位工資,平均增幅10%左右。例如汪清縣,作為東北虎豹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新增園區管護人員352人。

開發零工崗位。依托“96885吉人在線”建設網上“零工平台”,及時推介臨時用工信息。支持汪清、龍井、安圖、和龍、靖宇等5個原國貧縣,利用特殊地理條件和豐富自然資源發展林下經濟,延伸木耳、桑黃、藍莓、人參、黃芪等三十多個特色產業鏈條,增加臨時用工機會,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財產性收入平穩增長

吉林省統籌做好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和“三資”清查工作,維護好農民財產權益。

開展土地改革試點探路子。在汪清縣、龍井市開展土地延包試點、在通榆縣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土地承包和宅基地盤活利用有益做法。

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增收益。積極鼓勵農戶流轉土地、村集體發展居間服務和托管服務,促進土地連片經營降本增效,獲取土地規模經營收益和服務收益。

規范農村產權交易促增值。利用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省試點契機,推進8個原國貧縣實現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全覆蓋,推動更多產權流轉採用市場化方式交易,實現農村集體“三資”有效利用、保值增值。例如,鎮賚縣去年土地流轉價格平均價格約在9000元每垧,今年平均價格接近10000元。

引導村集體分紅增好處。明確農民對村集體收益的分配權利,鼓勵村集體將年度收益分紅到戶。8個原國貧縣共有行政村1168個,通過補貼合作醫療、獎勵補助、產業效益金等方式分紅的村達到766個,佔比65.6%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推進政策落地,促進轉移性收入合理增長

發揮各項涉農補貼政策的支持保障作用,強化政策落實促增收。

傾斜增加涉農補貼。今年吉林省先后實施惠農富農政策性補貼26項,投入補貼資金201.2億元,同比增長3.1%,8個原國貧縣各類補貼額度明顯增加。如提高龍井、汪清玉米生產者補貼標准,促進13896戶農戶戶均增加收入1274元﹔提高安圖、靖宇、通榆的大豆生產者補貼,促進25159戶農戶戶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增加大安市棚膜經濟獎補補貼資金216萬元,補貼農戶550戶,戶均受益3927元。

全面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從2024年1月1日起,吉林省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採取定額調整、挂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7元。從2024年7月1日起,吉林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增加2元,調整為每人每月125元,預計向農村老年人口發放養老金總量比2023年增加3468萬元。

千方百計增加脫貧地區農民收入,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點,吉林省將落實好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懈努力,構建促進脫貧地區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脫貧地區農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都跟上來、富起來。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吉林:多途徑提高脫貧地區農民收入 牢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促進脫貧地區農民收入不斷增長,是農業農村工作重要任務。吉林省委、省政府錨定收入增長,分類精准施策,多途徑提高脫貧地區農民收入,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讓脫貧地區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吉林:創新庭院經濟新業態 打造鄉村振興強引擎
  截至2024年底,庭院經濟發展面積由去年的7.3萬畝增加到31.8萬畝,帶動脫貧戶近18萬戶,人均增收1300余元……吉林省充分依托鄉村資源優勢,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堅持小而精、特而優,將發展庭院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使庭院經濟形成產業、融入市場,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加大政策扶持,加強指導服務,讓小庭院形成大產業 持續優化專項扶持政策,2024年全省庭院經濟獎補資金由上一年度的1.02億元增加到3億元。…
第23屆中國長春淨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帶你穿越冰雪世界!
  12月24日,吉林省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第23屆中國長春淨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將於2025年1月4日上午10點,在長春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准時鳴槍開賽。長春市副市長趙顯表示,在越野滑雪50公裡、25公裡兩項專業賽事外,本屆賽事還新增設了短距離6公裡、1.5公裡和體驗賽0.3公裡三個項目,以滿足更廣泛的愛好者群體對比賽難度的需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