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創新庭院經濟新業態 打造鄉村振興強引擎

截至2024年底,庭院經濟發展面積由去年的7.3萬畝增加到31.8萬畝,帶動脫貧戶近18萬戶,人均增收1300余元……吉林省充分依托鄉村資源優勢,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堅持小而精、特而優,將發展庭院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使庭院經濟形成產業、融入市場,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加大政策扶持,加強指導服務,讓小庭院形成大產業
持續優化專項扶持政策,2024年全省庭院經濟獎補資金由上一年度的1.02億元增加到3億元。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先后印發《吉林省促進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實施方案》《吉林省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農民增收十一項措施》等政策文件,把發展庭院經濟納入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棚膜政策扶持范圍,與美麗庭院創建相結合,明確山區農村發展林下經濟也可享受庭院經濟獎補政策,並鼓勵市縣結合實際通過種養殖面積和增收效果再進行獎補,持續加大庭院經濟發展支持力度。
因地制宜實施產業項目,2024年有效實施庭院經濟項目200多個。吉林省鼓勵脫貧人口打破房前屋后發展庭院的固有模式,在自家庭院之外發展小型漁業、稻田蟹、林下種植養殖、設施農業等飛地庭院經濟﹔支持因地制宜將村內無人居住的“空庭院”、房前屋后的“閑置地”、道路兩側的“零散地”、空心房整治后的“拆后地”等資源轉變為“庭院經濟+”等新型庭院經濟﹔引導農戶依托庭院空間發展高效特色種植、特色棚膜養殖,開展庭院棚膜採摘,發展藥材、觀賞藥用花卉、食用菌、高檔蔬菜,養殖高附加值的藥用和魚鳥等觀賞類品種,打造形成“美麗”經濟﹔把一家一戶的庭院經濟融入本地特色產業發展大局中,因勢利導其發展小辣椒園、小果園、小菜園、小養殖園、小農旅等項目。
抓細抓實技術指導培訓,發揮全省3萬余名鄉村振興領域帶頭人的指導服務作用。吉林省充分發揮2.6萬名鄉村振興指導員、2800名農業經理人和專業農機手等鄉村振興領軍人、54支科技特派員專家隊伍,以及22個產業技術專家組、83名農技特聘員和6000余名創業致富帶頭人指導服務作用,深入庭院經濟農戶家中開展“點對點”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和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有效增強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的信心和本領。各地積極開展科技結對子、送科技下鄉和“項目進農家”等活動,加大對農業新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准化生產、市場營銷、法律法規、環境保護等知識普及力度,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有力促進庭院經濟健康發展。同時培養專業人才隊伍,鼓勵更多有思想、有見識、有志有謀的城市年輕人才投身鄉村經濟建設,引導他們帶頭發展庭院經濟,繼而引領更多人有目標、有布局地開發庭院產業,實現更大收益。
創新發展模式,完善利益聯結,讓小庭院融入大市場
龍頭企業訂單模式。引導農戶與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合作,根據企業原料需求指導開展訂單式生產,採取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回收等形式,建立穩定供銷關系,實現互利雙贏。遼源市西安區謙和村組織農戶與吉林省文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由農戶先購小豬並按照“綠色、無抗”養殖規范養大后由公司回收,農戶每頭豬能賺取利潤約500元。
合作社代種代養模式。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農戶建立種植品種、生產標准、農資供應、技術指導、產品質量、產品銷售合作關系,形成分散生產、群體發展、聯合經營合作發展庭院經濟模式。延邊州汪清縣組織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通過合作社代種代養代銷形式,幫助無勞動能力或外出務工脫貧戶(監測對象)發展庭院經濟,2024年僅通過代種木耳方式一項就帶動1137戶1784人平均增收487元。
產業品牌拉動模式。在已經形成區域品牌產品和優勢產業的地區,支持農戶集中連片種植並按品牌規范標准發展庭院經濟。白城市大安市引導農民種植辣椒,在規模迅速擴大並形成品牌后,政府因勢利導對發展辣椒產業的脫貧戶每平方米獎勵4元最高不超過1600元、一般農戶每平方米獎勵2元最高不超過800元,帶動全市8127戶農戶庭院種植辣椒4732畝,戶均增收3165元。
電商銷售帶動模式。搭建庭院經濟綜合信息和電商服務平台,聚焦供給和需求兩端,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體社交平台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與城鎮有需求的居民、商超簽訂產銷合同實行定向生產、商超專賣。鬆原市乾安縣水字鎮果字村採取電商直播帶貨方式宣傳銷售農副產品,通過網絡平台幫助周邊農戶代售農副產品8000余件,銷售額達80余萬元。
堅持多元推進,強化業態提升,讓小庭院發揮大效能
打造融合發展“打卡地”。挖掘庭院的休閑功能,將傳統的單純種養業向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加工採摘三產融合新發展模式轉變,打造鄉村旅游“打卡地”。公主嶺市大嶺鎮黃花村堅持發展庭院經濟與鄉村旅游相融合,培植新的庭院經濟增長點,通過“庭院+採摘+網銷”模式,鼓勵種植戶開辦小型採摘園,指導農戶宣傳推介本村果蔬產品,網銷帶貨,吸引更多游客“進棚到院”,至2024年底全村已建成果蔬大棚和冬儲溫室170余棟,種植面積約15萬平方米,果蔬大棚年總收入超過1200萬元,帶動98戶農民戶均增收約2.1萬元。
建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田”。聯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在庭院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范,推動庭院經濟成為承接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田”。延邊州和龍市南坪鎮蘆果村與吉林化工學院合作,在科技養鵝上協同發力,指導農戶建立標准化養鵝基地,從鵝苗孵化到屠宰加工給予全程指導,助力當地鵝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帶農增收效果日益增強,村民依靠庭院養鵝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培育鄉村業態“百花園”。鼓勵農戶以庭院經濟“小種植、小養殖”為基礎,延伸打造庭院“小手工、小加工、小車間、小商貿”等多種業態,積極發展鄉村加工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塑造鄉村產業發展“百花園”。白山市靖宇縣推動全縣8個鄉鎮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將藍莓種植作為庭院經濟的主導產業,促進村均藍莓種植收益超過15萬元、戶均增收超過8000元。在此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建設了以吉林藍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吉林嘉德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吉林潤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為龍頭的藍莓等小漿果加工基地,成立藍莓協會廣泛組織開展藍莓文化宣傳、藍莓基地線上和線下展示、藍莓節推介會等活動,打造採摘體驗園、藍莓博物館、愛仁小城等農文旅融合品牌,當地藍莓產業依然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成為當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主導產業。
目前,吉林省已實現1489個脫貧村庭院經濟全覆蓋,帶動約127.14萬戶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戶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下一步,吉林省將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農民增收致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完善政策強化支持,引導農戶和企業更加有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推進庭院經濟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吉林:創新庭院經濟新業態 打造鄉村振興強引擎
- 截至2024年底,庭院經濟發展面積由去年的7.3萬畝增加到31.8萬畝,帶動脫貧戶近18萬戶,人均增收1300余元……吉林省充分依托鄉村資源優勢,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堅持小而精、特而優,將發展庭院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使庭院經濟形成產業、融入市場,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加大政策扶持,加強指導服務,讓小庭院形成大產業 持續優化專項扶持政策,2024年全省庭院經濟獎補資金由上一年度的1.02億元增加到3億元。…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