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通化:公交“小車輪”承載“大民生”

2024年10月30日14:15 |
小字號

一輛輛公共汽車穿梭在通化的大街小巷,從城市中心到郊區,公交車仿佛是一條條動脈,將城市的各個部分緊密相連,讓每一名市民都能夠融入這座城市之中。通化公交的變化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

發展公共交通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方向。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化公交承載著市民的出行需求,連接著城市的各個角落。

近年來,通化市委、市政府優化整合資源,突破發展瓶頸,以群眾需求為工作導向,不斷探索創新,加快推進以服務民生為本的發展舉措,形成了“優質、綠色、便利、智能、立體”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公交體系,市民乘坐公交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打造“綠色+智能”公交

從柴油車到混合動力車,再到純電動新能源車,通化公交不斷加大投運力度,更換老舊車輛,加大線路運力,為市民提供更加綠色環保、舒心舒適的出行體驗。

近年來,通化公交全面提升公交車輛的品質,充分發揮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等重大發展機遇的疊加效應,加速推動公交車向新能源換代步伐,購入新能源純電動車輛166台,新能源公交車輛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為方便市民乘車,通化公交對“一卡通”系統平台進行了升級改造,建立電子支付平台及電子監控系統,支付方式由傳統“投幣+月票”發展為“IC卡刷卡、刷碼”等多種非現金支付方式,電子支付比例已超過80%,目前通化市已與全國336個城市實現了互聯互通。同時,健全完善智能調度系統,搭建了GPS動態監控系統,為所有營運車輛安裝了4G調度指揮系統,乘客可實時查詢車輛運行情況,使城市公共交通成為百姓出行的優先選擇。

針對乘客出行需求,通化公交在中心城區新建電子公交站牌60處、集合式站牌283塊,改造中盛山水城微公交首末場站一處,新建公交暖候室7處,新建公交充電場站3處,提升公交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同時,有效推動通化市新能源產業的布局發展。如今,在市區出門沒有帶公交卡、沒帶零錢,都沒關系,一部手機乘遍通化市公交。

科技環保的新能源公交車、智能化的公交站亭、方便多樣的公交支付,為市民提供舒適快捷出行體驗的同時,成為了城市靚麗的風景線。

打造“民生+擔當”公交

城市公交作為群眾出行最重要的方式,聯動著城市發展的脈搏,承載著百姓的民生喜樂。

近年來,通化公交將打通“出行最后一公裡”為己任,讓公交線網緊跟城市的發展和群眾的需求。相繼開辟公交線路16條,優化公交班次發車時刻40余條,日均客運量由原8萬人次增加至11萬人次。同時,秉承“小區建在哪、商場建在哪、農民春耕秋收需要在哪,公交車就跟到哪兒”的服務理念,開辟“巴士公司—青山村”的D05路、“東昌區政府—橫道八隊”的D10路等公交新線路,還將18路公交線路原終點左安道口延伸至左岸樺苑,將5路公交線路原終點原光明路延伸至中盛山水城,將6路公交線路原終點火車站延伸至棉紡佳園。

在不斷創新服務工作中,通化公交積極探索“公交+旅游+文化”運營模式,打造“文旅觀光”“城市記憶”“工匠精神”“黨建領航”“模范集體”5條文化特色的公交品牌線路,將通化的旅游景點、人文特色生動地展現在公交車廂內,使車廂成為流動的文化宣傳陣地,讓市民及外地游客加深對於通化的城市印象。同時,加大佟佳江旅游度假區、萬峰滑雪度假區、通化老城·龍興裡等熱門旅游景點的公交線路投放,有效帶動市民的旅游熱情,真正實現惠民利民。

打造“人文+平安”公交

公交承載著城鄉的文明形象,作為流動宣傳陣地,不僅搭載著群眾幸福出行夢,也架起了文化滋潤百姓幸福生活的橋梁。

近年來,針對群眾出行安全,公司積極探索企業安全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徑、新方法,推進黨建工作與企業安全工作同頻共振、深度融合,經常組織全國勞模、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好人標兵榮譽獲得者楊光、李金峰、曲文武,現身說法講安全。注重開展安全專題培訓、落實出車前詢問告知制度、督促駕駛員嚴控車速、對營運車輛不定時“體檢”,對發現的隱患立即整改,始終讓車輛以最優狀態“上崗”。

今年,為增強公交品牌辨識度,從品牌標識設計、服裝規范統一等方面,為員工發放行業制服,生動展示了企業文化和品牌。創建了“溫馨服務,公交紅堡壘”黨建品牌,打造了公交紅鋒示范車組、維修崗、服務崗,通過創新的企業品牌形象建設,逐步樹立“人享其行”公交新形象。

公交的“小車輪”承載著萬千百姓生活發展的“大民生”。如今,一輛輛智能、寬敞、干淨、准點的公交車在通化城區道路上行駛著,將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繼續踏歌而行……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