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在國之邊關龍虎閣 唱響民族團結歌

人民網記者 李洋
2024年10月30日08:24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琿春,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邊境口岸城市。近年來,琿春市在旅游高質量發展中促進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出了一條具有琿春特色的新時代民族工作之路。

琿春防川風景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琿春防川風景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在國之邊關龍虎閣,俯瞰三國美景﹔在“東方第一村”,感受濃郁的民俗風情﹔在氣勢磅礡的龍虎石刻,探尋歷史印記……一座座地標和古跡矗立在祖國東方,記錄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悠遠博大,吸引了祖國各地游客前來游覽觀光。

“56個民族是一家,今天我在美景中給家人們唱首歌,把來自西南的民調唱給東北的兄弟姐妹們聽聽。”29日,來自雲南的彝族游客張志忠陶醉在龍虎閣的美景中,他用一首家鄉的歌曲拉近了游客間的距離。“琿春很美,是和我家鄉不一樣的美,希望祖國的繁榮昌盛,民族之情源遠流長!”

琿春防川風景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防川風景區眺望三國美景。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龍虎閣是防川景區的地標性建筑,也是眼望三疆的最佳地點。近年來,琿春市將該景區打造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有效載體,其豐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實踐課堂。

“通過參觀展覽,可以深入了解防川的歷史變遷,增強每一位游客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認同感與民族榮譽感。”防川景區龍虎閣講解員陳帆說,如今,龍虎閣已不僅是琿春的地標建筑,更是傳承紅色基因,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精神的重要陣地。

防川龍虎閣。資料照片

防川龍虎閣。(資料照片)琿春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5月,龍虎閣成為延邊州旅游促“三交”首批示范基地。這座精美的建筑,底部採用堡壘式設計,體現國之邊關,頂部為仿古式建筑,體現中華民族傳統建筑文化,寓意邊關堡壘堅不可摧。總高64.8米建筑共有13層,一層為防川邊防文化體驗館 ,二層為防川生態體驗館 ,三至十二層為服務功能區和觀光功能區。站在觀光區南望,圖們江緩緩遠去,宛如一條銀色絲帶漂浮於天際。

順著圖們江逆流而上,距離龍虎閣7.9公裡處,一座高約9米、寬11米、厚6米的白色石雕像佇立山間,他眼神堅定地注視著圖們江入海口,猶如他生前一般守護著國家領土,這裡是吳大澂紀念廣場,是琿春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每年都吸引著眾多游客駐足瞻仰。

琿春市吳大澂雕像。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琿春市吳大澂雕像。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回顧當年,民族英雄吳大澂臨危受命、奔赴邊疆,在與沙俄代表的勘界談判中據理力爭,成功重立土字碑,收回琿春黑頂子地方,爭得圖們江口出海權,使“守土有責”“寸土寸心”“興邊富民”的意識深入人心。

琿春市吳大澂紀念廣場。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琿春市吳大澂紀念廣場。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如今,吳大澂的事跡,已成為琿春市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並以其為依托,將自然資源與文旅項目融合、固邊富民與鄉村振興融合,為邊境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站在龍虎閣上遠眺琿春美景。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站在龍虎閣上遠眺琿春美景。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深秋的琿春,雲卷疊巒。一個個經典的紅色地標如串起的明珠,將70余公裡的邊境線點綴成一道秀麗的風景,時刻提醒著過往的人們守護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共同構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堅定基石。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