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向“新”而行·我和長春共奮斗

無界融合 韌性永續 長春永春

2024年10月15日08:1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開欄語: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又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而長春,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也在時代的浪潮中砥礪前行。在此之際,長春市委網信辦聯合人民網,開啟“向‘新’而行·我和長春共奮斗”專欄,旨在探尋在國家發展的大背景下,長春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扎實推進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攻堅行動,圍繞“3轉、4強、7新”現代化產業體系謀劃布局,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一中心、五高地”,展現每一個奮斗者與長春同呼吸、共命運的拼搏歷程,讓我們一同走進這段波瀾壯闊的奮斗之旅。

沿著長春百年中軸人民大街

一路向南,直指永春

百裡伊通河西畔

哈大、琿烏兩條經濟走廊交會處

城市的上風上水地帶

長春經濟發展版圖上的“稀缺寶地”

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

開啟了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嶄新征程

富有時代特征的新型經濟區

作為新質生產力策源地

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

規劃面積28平方公裡

以核心區為引領

聯動長春新區、淨月開發區

朝陽區、南關區

整體打造256平方公裡

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聯動拓展區

面向未來

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將

立足百年積澱

探索再破局的動力之源

尊重獨特基底

構建更融合的新城空間

服務未來居民

實現更美好的營城模式

方寸淨地突破發展阻隔

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

突破傳統意義上的行政區壁壘

促進產、城、人和諧統一

構建

“無界交融、韌性永續”

的城市空間

走入永春

產城無界、城景無界

空間無界、社區無界

走入永春

經濟、生態、安全、設施

韌性永續

走入永春

疏朗大氣、格新雅正、城綠交融

大有可為的28平方公裡

永春核心區的發展

便是這28平方公裡的

新質生產力的集聚區

在空間結構上

塑造“十字雙軸”

人民大街城市發展主軸

東西向打造產業創新軸

錨固永春城市客廳活力中心

科創研發創新中心

“兩大城市中心”

規劃多個特色功能片區

沿伊通河、永春河、繞城高速綠帶

打造“三條休閑生態帶”

在產業布局上

打造F型(T+1)產業長廊

形成永春核心區發展的動力之源

先策劃后規劃

不設計不建設

依托核心區產業園的發展

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

圍繞“產業的未來+未來的產業”核心理念

塑造了1+2+N高濃度創新體系

“以科創中台吸引和培育‘硬核產業引擎’”

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

規劃專班負責人羅鳳龍介紹

聚焦“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

打造永春國際生物醫藥城和

東北亞生命健康產業示范區

依托“會展經濟”和“新興消費”

兩個磁場經濟

打造國際時尚會展城和

東北新興消費城

圍繞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生活

三大領域

塑造未來場景

打造青年人才魅力城

藍圖繪就,未來可期

新時代永春發展樣本強勢崛起

“以人為本”

是貫穿始終的極為核心的因素

城市設計凸顯了生態適宜、功能兼容

彈性生長的永春空間秩序

“以精細的柔化界面打破城市與自然的界限

以模塊化組團布局為城市功能預留彈性空間”

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

以300米街區模塊組合布局

靈活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支撐產業社群有序生長

綠蔭串聯的社區中心

促進生產生活無縫銜接

為人民提供隨時隨地交流空間

智慧賦能、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

採用超低能耗建筑、中深層地熱供熱

污水源熱泵供熱、光儲直柔電力一體化等技術

實現全過程綠色低碳建造

綠色建筑佔比90%以上

將永春建設成為東北地區“碳中和新城樣板”

美好生活是目標追求

綠色空間是發展底色

持續發展是核心思想

無界融合是基本要求

文化彰顯是內生動力

多元共治是治理方式

承載著夢想生活的詩意與遠方

讓自然有序生長

既是筑城聚人之根,也是美好生活之本

“永春未來將是產業創新、人才集聚

服務高質、開放融合、功能現代的

發展新高地。”

羅鳳龍眼中滿是憧憬和確信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