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工信部等三部門優化完善重大裝備及新材料保險補償政策——

推動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銳財經)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4年06月07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保險補償政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通過推出九項全新舉措加快推動重大技術裝備和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破解首台(套)首批次進入市場初期的推廣應用難問題,同時培育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保險市場,推動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帶動企業研發積極性。

  險種保費均有創新

  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意見》修訂重點在擴大保障范圍、優化保險費率、完善申報流程、調整概念內涵等方面做了創新。

  保險險種方面,豐富險種供給滿足用戶需求。《意見》將保險險種由原有單一險種模式調整為多險種模式,延伸保險保障范圍,豐富保險產品供給,擴大保險保障范圍,為首台(套)、首批次提供寬范圍、多角度風險保障。支持生產制造單位根據裝備、新材料產品特性和實際需要自主選擇險種,提高政策的適用性和靈活性。

  保險費率方面,建立市場化差異化的動態調整機制。《意見》明確生產制造單位可以在國家確定的保費補助資金額度內,自主決定裝備、新材料產品投保數量、年限和險種。明確首台(套)、首批次保險的費率厘定原則,要求保險公司按照“保本微利”與“精算平衡”原則,開展費率回溯和動態調整,真正發揮保險機制服務、讓利生產制造企業的作用。具體操作過程中,生產制造單位可與保險公司自主協商,不同領域的不同裝備、新材料產品根據風險特征形成差異化費率。

  概念內涵方面,擴大支持數量及年限限制。《意見》考慮裝備、新材料產品成熟規律,針對首台(套)裝備,將概念范圍拓展至“進入市場初期尚未形成競爭優勢的整機裝備、核心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產品”,擴大支持數量和年限。針對首批次新材料,不再局限首年度購買使用,擴大支持產品數量,同時支持企業和保險公司自主協商延長保險期限。

  破解“信任不足”瓶頸

  優化完善重大裝備及新材料保險補償政策有何重要意義?

  有利於鼓勵制造業企業銳意創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重大技術裝備和新材料往往涉及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行業,技術復雜性高、研發起步資本投入多、首台套或首批次產品出現返工或失敗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鼓勵制造業創新成果加速轉化,就要完善對相關經營主體的風險保障機制。《意見》推動首台(套)、首批次保險保障范圍擴大、服務水平提升,目的就在於通過優化保險風險管理的制度設計,破解相關產品進入市場初期因‘信任不足’導致的應用瓶頸。”周民良說。

  有利於保險機構提供更優質服務。西南財經大學保險與精算系副教授王凱認為,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和首批次新材料往往涉及很多前沿技術和科研成果。這些成果在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過程中面臨各種風險。由於歷史數據稀缺和可參考慣例不多等客觀因素,保險機構在承保時往往要額外承擔一些不可預測的風險。及時對保險公司和投保企業進行適當保費補貼,可以增強該領域風險保障機制的可持續性。“《意見》將讓保險業更好發揮自身風險保障職能,服務實體經濟。”王凱對本報記者說。

  同時,《意見》還通過分步申報穩定各方預期:第一步,明確每類裝備、新材料產品投保資格和財政補助資金額度﹔第二步,生產制造單位自主投保﹔第三步,根據本年度投保情況申請資金補貼。

  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數控滾齒銑棱復合機床亮相展會、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級多晶硅首批產品順利出爐、東方電氣自主研制的首台18兆瓦半直驅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在廣東汕頭完成吊裝……最近,隨著工業經濟穩步回暖,制造業企業傳來的好消息日益增多。

  業內人士預計,《意見》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相關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壽財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將積極落實《意見》要求,在前期試點經驗基礎上,持續豐富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保險產品供給,全面提升相關制造企業服務質效、拓寬服務維度,深入探索市場化、精細化定價模型,守牢合規經營底線,把保險補償政策用好、用實,更好服務科技企業風險保障與管理需求,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意見》體現了我國推動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堅定決心,對建設制造強國、創新強國都具有重要意義。”周民良說,接下來,執行好保險補償政策,還需要產業部門嚴格企業認定、財政部門加大資金支持、金融監管部門加強保險管理,各方聯動確保資金更好地用於鼓勵創新。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