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縣:為環境“減負”,為生態“增容”

初夏時節漫步通化縣鄉村,村庄內外山水環繞,農家小院雅致靜謐,平坦村路延伸田野,村民笑臉滿面春風……一幅幅景新、村美、人和的畫面呈現眼前。
為持續提升人居環境,通化縣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質量推進“村庄清潔行動”,為環境“減負”,為生態“增容”,實現村庄環境的“蝶變”,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走進通化縣快大茂鎮繁榮村,鄉間道路干淨整潔,農家小院優美宜居,300余年的祥榆古樹新枝萌發,和美鄉村如明珠般洒落在青山腳下、溪河之畔。
“現在的村子和以前比真是大變樣,環境好了,配套設施也更完善了,小廣場、小亭子都建起來了,生活越來越舒適。”村民姜鳳清感慨道。
走平坦路、喝干淨水、住整潔房、居優美村。近三年來,繁榮村先后投入680多萬元,實施下水道建設、主村道綠化、安全飲水工程建設﹔鋪設巷路柏油路2.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63盞﹔開展高標准農田項目建設,在葦塘溝和馬坡溝鋪設水泥路機耕道6300平方米,全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雜亂樹林改建環村道路,坑窪路面變身柏油路,各色花卉點綴美麗庭院,垃圾分類從新風尚變為群眾新日常……進行村庄清潔、污水處理、綠化美化,通化縣152個行政村紛紛行動起來,實現村庄公共空間整體清潔。據統計,全縣共清理農村道路880公裡,清理村內溝渠658公裡,整治農戶庭院1.12萬個,發放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約140萬元,鄉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通化縣以紅色、自然資源為根,以村庄清潔行動為基礎,分門別類打造自然生態文化、特產和生態農業觀光、人參之路與健康養生、東北抗聯紅色記憶4條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徹底解決環境“臟亂差”,沿線建立環衛保潔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提升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截至目前,創建“千村美麗”示范村18個,打造“百村示范”村4個,創建干淨人家4000戶。(李銘 劉程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