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糧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以高水平法治護航糧食安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本報記者 亓玉昆
2024年06月06日0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風吹麥浪,滿地金黃。時下,全國小麥陸續進入集中收獲期。在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區澗頭集鎮,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收割機一頭扎進麥田,開始快速進行收割作業。夏糧豐收,全年主動。各地農民搶抓農時,力保夏糧顆粒歸倉,夯實全年糧食豐收基礎。

  糧食事關國計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深入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安全領域改革成果,對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等環節以及糧食應急、節約等分別作出明確規定。

  “作為我國糧食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統領性法律,糧食安全保障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建立完善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地方抓糧更有積極性

  在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范區,一望無際的高標准農田內,水渠縱橫交錯,馬路直通地頭。

  “我管理600多畝土地,忙的時候也隻需三四個人,現在種地真是省時省力又省心。”望著沉甸甸的麥穗,新鄉市西合角村種糧大戶申繼鋒自豪地說,這些年通過不斷更新機械,耕種管收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大大提高種糧積極性和豐產信心。

  保障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必須回答好“誰來種地”的問題。如何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確保農民增收、維護好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這是糧食安全保障法制定過程中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

  明確國家建立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投入機制和糧食生產者收益保障機制,要求採取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強糧食安全保障,調動糧食生產者和地方人民政府保護耕地、種糧、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積極性,促進農業增效、糧食生產者增收……糧食安全保障法的相關規定,給農民吃上“定心丸”,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地方抓糧更有積極性。

  “當知農、愛農、敬農的年輕人源源不斷加入新農人行列,農業發展就會更有希望。”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巧喜歡稱自己為“新農人”,前不久參加了糧食安全保障法實施座談會,她說,要想方設法提高種糧收益,更好保障糧農權益,提高種糧積極性。

  近年來,為鼓勵糧食生產和耕地保護,各地積極落實耕地地力補貼、一次性種糧補貼、耕地輪休補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扶持政策,取得明顯效果。

  “糧食安全保障法堅持勞有所得、得失相當,一方面要求健全糧食生產者收益保障機制,形成市場為基、農業優惠、糧價科學、農民增收的激勵機制,促進農業增效、糧食生產者增收﹔另一方面要求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充分發揮資源流動的激勵導向作用,實現資源調度與利益流動統籌協調。”吉林大學農業農村法治研究院名譽院長房紹坤說。

  保障糧食安全,要害是種子和耕地。糧食安全保障法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專設耕地保護一章,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黑土地、撂荒地、鹽鹼地等分別作出針對性規定﹔明確“國家推進種業振興,維護種業安全,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等。

  堅決守住管好“天下糧倉”

  走進中央儲備糧蘭州直屬庫,寬闊整潔的廠區矗立著一座座巨大的糧倉。推開一扇倉門,豐收的小麥映入眼帘,平展展一片,糧面平如鏡、走道直如尺。小麥顆粒飽滿,抓一把,手感沉甸甸的。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保障法明確國家採取多種手段加強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保持全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和市場基本穩定。

  “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應能力必須牢靠地建立在我們自己身上。”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庄曉泳說,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國家建立糧食儲備體系,合理確定糧食儲備的品種結構、區域布局,確保數量和質量安全﹔明確承儲政府糧食的企業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風險事項報告制度﹔地方政府指導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建立企業社會責任儲備,鼓勵自主儲糧,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做強做優糧食產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

  “包裝袋要排放整齊,大米要仔細檢查。”位於重慶市榮昌區清江鎮竹林村的久豐水稻股份合作社倉庫內,合作社負責人張玲玲正帶著村民包裝大米。

  “合作社目前建有多個糧倉,可以保障數千噸糧食安全儲存。”張玲玲介紹,她還開辦了一家大米加工廠,生產的大米不僅上了當地居民的餐桌,還通過線上線下銷往全國,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糧食安全保障法從政策引導、技術服務、金融支持、營商環境等多方面、多鏈條為糧食從業者保駕護航。”魏巧說。

  為推動糧食流通、加工高質量發展,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地方政府應當加強對糧食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保護﹔明確國家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管理,健全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保障糧食經營者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同時,該法明確國家鼓勵和引導糧食加工業發展和結構優化,科學布局糧食加工業,協調推進糧食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保障糧食加工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此外,還鼓勵產銷合作,促進區域糧食供求平衡。

  去年,我國糧食生產克服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應綜合施策。”庄曉泳介紹,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國家加強糧食生產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農業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加強防御防控技術研究應用﹔國家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鼓勵開展商業性保險業務﹔國家建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糧食應急管理體制,制定糧食應急預案,按規定啟動應急響應。

  耕好節糧減損“無形良田”

  近日,2024年安徽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阜陽賽區)現場觀摩會在阜陽市颍州區舉行。金色的麥浪起伏蕩漾,伴隨著出發的指令響起,一輛輛收割機競相駛入田間,在機器轟鳴聲中,小麥迅速被卷入收割機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顆粒入倉,頃刻間便完成了各自區域的收割任務。

  “我專門對收割機進行了改造,比如在割台上添置擋帘,防止機收時麥粒彈出﹔在撥禾輪上增加彈齒,防止漏割……”這是阜南縣農機手邢金奎多年積累下來的操作經驗,也是他此次拔得頭籌的“秘訣”。

  “機收減損是降低農業生產損耗、增加糧食產量的重要措施。”阜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付景軍說,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比賽,更是引導農機手進一步精進技能,降低機收環節糧食損耗,確保小麥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糧食生產者應當加強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和生產作業管理,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國家鼓勵和支持推廣適時農業機械收獲和產地烘干等實用技術,減少產后損失﹔國家推廣適度加工技術優化工業用糧生產結構,調控不合理加工轉化﹔明確政府部門、糧食生產經營者、企事業單位、學會協會及公民個人、家庭等有關主體的節約義務﹔規定公民個人和家庭應當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

  “糧食安全保障法全方位、全過程推進糧食節約,在激發生產者積極性的基礎上,呼吁消費者合理消費、厲行節約,以耕好節糧減損這塊‘無形良田’。”房紹坤說。

  此外,該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確“樹立大食物觀”,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明確國家糧食安全既要保數量,也要重質量,確保人民群眾吃得安全放心。

  庄曉泳表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糧食安全保障法涉及如何解決好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要統籌推進法律的正確有效實施,推動形成社會合力,共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6日 18 版)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