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探尋發展“密碼” 記錄振興“脈動”

2023年10月22日08:22 | 來源:吉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探尋發展“密碼” 記錄振興“脈動”

  深秋時節,吉林大地層林盡染,白山鬆水間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涌動。

  10月13日至18日,由吉林省委網信辦、省商務廳、光明網主辦的“高質量發展吉林行”網絡主題活動舉行。由中央新聞網站、商業網站平台、粵港澳大灣區網絡媒體及省內多家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深入長春、鬆原、通榆、長白山,全面領略吉林省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最新成就,用鏡頭與筆墨真實記錄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

  見証“吉林制造”高端發展之路

  長春市,作為吉林省高端制造行業的領頭羊和聚集地,成為了本次“高質量發展吉林行”網絡主題活動的首站行程。採訪團一行走入了中國一汽、中車長客、長光衛星三家吉林省制造業領軍企業,近距離接觸紅旗L5、紅旗H9、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新一代地鐵列車、“吉林一號”衛星等吉林制造“明星”產品。

  中國一汽NBD總部內,紅旗品牌全系列整車及平台、動力總成、新能源“三電”、智能網聯、軟件開發……一系列自主創新的最新成果徐徐展現在媒體採訪團眼前。

  紅旗文化展館,不同年代的紅旗L5轎車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我是第一次到吉林進行調研採訪,參觀完整個紅旗文化展館后給我的震撼很大,一汽紅旗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牢記,這裡不僅有一汽人的奮斗歷程,更擁有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我深受鼓舞。”澳門蓮花衛視市場運營總監謝謙向記者說。

  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裝配生產線上,一線員工姚智慧向採訪團熱情介紹著由她親自參與組裝生產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

  在新一代地鐵列車的展示車廂,採訪團成員紛紛登車體驗。“這節新一代地鐵列車將採用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的無人駕駛技術,配合激光雷達和視頻圖像相結合的主動障礙物檢測功能,能夠實現百米距離以上的障礙物探測和預警。”姚智慧介紹。

  長光衛星第一總裝測試大廳,科研團隊正在緊張忙碌地研制最新型號衛星,這裡正是“吉林一號”衛星的誕生地。今年6月15日,“吉林一號”衛星以“一箭41星”的方式成功發射升空,創造了我國單次衛星發射最多的記錄。

  “沒想到吉林在民用商業衛星領域還有科技實力如此強大的企業。”澳門日報副總採訪主任許文權說,看到了長光衛星研制生產的“吉林一號”衛星,完全刷新了自己對吉林這一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認知,原來高技術產業與高端制造業近年來在吉林的成長與發展同樣十分迅猛。

  體驗吉林西部獨特“風光”之旅

  2021年,“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在吉林省正式啟動實施,吉林西部地區,作為吉林省“風口”自然成為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不二之地。

  從長春驅車行駛兩小時,便可到達位於鬆原市寧江區的中車鬆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這裡是吉林省實施“陸上風光三峽”工程、打造“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的“戰略要地”﹔這裡曾創造了“兩個100天”荒地變產業園的建設速度﹔這裡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生產風機400台套,實現產值120億元,稅收15億元,直接帶動就業將達1500人……

  “目前,生產已經全面步入正軌,月生產量已經達到100支。”吉林中車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慧將採訪團一行引入車間深處。“截至今年9月末,這裡已經生產風電整機150台、葉片488支、塔筒48套、主控變槳30套、主控系統33套、裝配風力發電機12台,實現產值16.73億元,已安置就業達719人。”

  距離鬆原市160公裡的通榆縣風車林立,縣城北部的風電大路寬闊筆直。在吉能通榆八面30萬千瓦風電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搭建一台全新的風電機組,高聳的塔吊正將一支風電葉片緩緩吊起。

  “八面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30萬千瓦,分兩期建設,兩期共建風電機組達64台,預計今年底實現並網發電。”華能吉林新能源開發中心吉能通榆八面項目項目經理趙廣赫向記者介紹,該項目按無人值班、無人值守、集中控制、智能化智慧型風電場進行設計,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程度減少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灰渣、煙塵和廢水排放。

  粵港澳頭條總編輯林子翔表示,看到這裡正蓄勢待發的風電產業,吉林西部定會成為吉林經濟發展極具潛力的地區之一。

  感受白山鬆水魅力自然生態

  吉林,不僅有高端制造業的實力,還有新能源產業的活力,更有自然生態景觀的魅力。生態旅游也是本次“高質量發展吉林行”網絡主題活動重點關注的議題。

  在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綠頭鴨成群結隊覓食嬉戲,南飛的候鳥不時掠過湖面。驅車行駛在查干湖景區中的青山大街,一側是碧波浩渺的壯闊湖面,一側是蒙古族文化色彩濃郁的特色建筑與裝飾。

  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新聞中心工作人員魏來向記者介紹,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珍稀鳥類由2018年的239種增加到目前的276種,這都要得益於查干湖通過多種手段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天更藍、水更清、魚鳥更肥,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通榆縣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自然生態景觀,這裡生物種類繁多,地勢地形復雜,沙漠、草原、湖泊、濕地、沼澤縱橫交錯,星羅棋布。

  丹頂鶴,是這裡的“明星”。“作為景區特色游覽項目,來到這裡的游客都十分喜愛與丹頂鶴親密接觸,我們提供玉米粒,游客可親自喂食丹頂鶴,也可以在觀景台上觀看‘放鶴’奇觀。”景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所謂“放鶴”,即每日按固定時間將飼養籠中的丹頂鶴放飛,丹頂鶴在空中逆風展翅盤旋數周后,便會自行歸巢。

  由於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目前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野生脊椎動物300余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22種,二級保護動物55種,植物共595種。

  長白山作為吉林省旅游的“黃金”名片,它不僅是旅游勝地,更是一座生態、文化、醫藥和經濟發展的綜合寶庫。

  秋日長白,游客熱情不減,天池觀景台上游人如織,採訪團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媒體記者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下這瑰麗、雄渾、壯闊的美景。能夠持續擁有且保持良好的生態系統與長白山的保護開發工作密切相關。

  香港《港真》雜志社總編輯郭靈表示,雖然吉港距離遙遠,但長白山天池、冰雪、東北美食、東北民俗等元素深受大灣區人民喜愛,長白山應繼續加強與大灣區的積極互動,主動推介新興旅游產品,持續增強對大灣區及國內外游客的吸引力。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