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延邊旅游市場火爆復蘇,游客增量創歷史新高——風景這“邊”越來越好!

“五一”小長假,延邊州以“努力圖樹立,庶幾終有成”的強烈信念,取得了旅游產業復蘇重整大考的優異成績:接待國內游客86.06萬人次,同比增長728.30%,成為各地游客爭相前來打卡的熱土。
這張令人振奮的答卷,是信心與期盼的凝結,是黨委政府部門、經營主體、廣大干部群眾各方悉心畢力的結果,更是提質與創新的匯聚。
旅游城市下沉 基礎設施提質
旅游作為綜合性體驗行為,在行、住、吃、游、購、娛等方面影響著旅客選擇旅行目的地的消費意願。
“熱門大城市的酒店不好訂,車票更是難搶,我和朋友更願意選擇新興的小眾旅游城市”。來自遼寧的黃同學說出自己赴延旅游的原因。
在傳統旅游城市熱度不減的大環境下,一些新興中小城市目的地快速崛起。延邊州各縣市錨定旅游市場下沉的需求,提質基礎設施,“精而益求其精,備而益求其備”,搶佔文旅市場,惠及赴延旅客:面向游客開放31個農村“旅游驛站”和81個城市“暖心驛站”,為游客提供歇腳、飲水、避雨、充電等服務﹔延吉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免費開放2550個停車位,為自駕游旅客提供方便,出動1500多名環衛工人,對全市街道進行全天候保潔﹔各縣市文廣旅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實地檢查各景區和各行業安全生產工作、誠信經營行為,保障游客權益﹔延邊各大景區推出節日優惠活動,回饋游客……
一樁樁尊重游客感受的舉措,一件件共情游客需求的實事,一項項體貼游客想法的設施,在網絡上發酵升溫,讓更多人了解、認可熱情好客的延邊。城市投之以桃,游客報之以李,形成“你”幫“我”擁有更好旅游體驗,“我”助“你”吸引更多潛在用戶的良性循環。“五一”期間,延吉市共接待游客68.9萬人次,同比增長1306%,較2019年同期增長105%﹔琿春市共接待游客48.6萬人次,圖們市共接待游客13.26萬人次,敦化市共接待游客43萬人,龍井市景區共接待游客17.93萬人次,安圖縣共接待游客25.32萬人次,和龍光東村接待游客2.7萬余人……
涵養文化自信 豐富產品供給
在文旅行業深深耕植於文化內涵的市場需求下,延邊州各縣市“以不惜為本,以日新為道”,在“五一”假期推出27項文旅活動,滿足游客賞花踏青、體驗民俗、追溯歷史、遍游邊境等多元化、個性化的新時代旅游訴求。
龍井市舉辦2023中國·龍井“延邊之春”梨花節,和龍市舉辦第十三屆金達萊文化旅游節,將延邊特色花朵、特色建筑與特色民俗活動結合,為游客提供捕捉多樣美景的現場。
2023年版《四季如歌》、大型歌舞《盛開的金達萊》等文藝演出都以朝鮮族歌舞為基底,呈現民族文化的現代美感,吸引了一批文藝愛好者。從事舞蹈行業的袁先生特意從山東趕來,他表示:“‘盛開的金達萊’真是一場舞蹈盛宴,能觀看延邊頂級歌舞團的表演,實在是不虛此行。”
作為文旅產業鏈重要一環的旅游紀念品生產企業,延邊邊城酒業有限公司也在積極革新產品供應。該公司生產的米酒深受游客青睞,“早在‘五一’來臨之前我們就迎合市場推出各種新口味的果味奶油米酒,每天都加班加點地生產供應各大熱門飯店、水上市場、西市場等游客打卡地,保証貨源充足。”該公司負責人說。
順應游客訴求 轉型升級資源
如何讓此次假期延邊旅游市場的興旺,延續到下個假期,並可持續發展到每個假期?
“來到延吉恐龍博物館感受白堊紀的生態,在游玩中增長知識,是家庭親子游不錯的選擇。可惜這些場景隻能看,不能親身感受,要是能融入一些VR體驗就更好了。”來自浙江的姜女士感慨道。
數字化時代,文旅行業與現代技術的融合,體驗內容與互動感受的結合,已然成為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AR互動觸感裝置、裸眼3D投影秀、體感發光裝置、全息水幕等新技術的投入都將為改造舊旅游項目、開發新旅游項目帶來發展的新生機、新格局。
旅游資源的轉型升級不僅要緊跟科技創新步伐,也要注重人文關懷。“同志,請問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怎麼走啊?”這是來自黑龍江已是花甲之年的庄先生在延吉旅途中遇到的困難,他與妻子熱愛旅行,但是學習新鮮事物的速度受年齡所限,無法熟練地運用數字地圖。對於這類群體,城市建設規劃中也需要有他們的一席之位,如設置醒目的旅游景區景點導游圖、公共廁所指引圖等,讓“延邊歡迎你”處處可見、時時可感。
要而論之,延邊景區的轉型升級方向必須遵從消費者的消費發展習慣,順應文旅市場的消費發展趨勢,才能在大浪淘沙的洪流中永葆生命力。(延邊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