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日報海外版:瑪珥湖畔

斯 雄
2022年12月17日09: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四海龍灣瑪珥湖 於振聲 攝

  對水質的講究,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表現。我平常有喝茶的習慣,剛到長春工作時,當地人推薦用泉陽泉礦泉水泡茶,說是產自長白山,水源地在大山深處。飲用后,感覺還不錯。

  今年夏天,去白山市下屬的靖宇縣,這裡正是長白山深處。本來是去了解醫藥產業發展情況,主人隨口說的一句話,倒引起我更大的興趣:因為這裡的水好,農夫山泉、娃哈哈、恆大冰泉、康師傅等10多家知名礦泉飲品企業,都把水源地設在這裡。

  當地一位專門研究水的專家,講了個故事:“有一次去小超市買礦泉水,店家遞過來一瓶。我一看,是純淨水,不是礦泉水,讓他換。店家不解,而且不大高興,覺得我這人怎麼這麼矯情。”聽得我也一頭霧水:瓶裝水不都叫礦泉水麼?

  “這確實是個誤區。瓶裝水,現在規范的說法叫包裝飲用水,早期分為三大類:天然礦泉水、純淨水、天然飲用水,成分不同,來源也不同。天然礦泉水是直接取自天然的或人工鑽孔而得的地下含水層的水,含有多種礦物質鹽和特殊化學成分。首要的標准是9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化學組分——鋰、鍶、鋅、碘、硒、偏硅酸等,必須達到相關指標要求,方可稱其為飲用天然礦泉水。

  如此專業的知識,作為普通消費者,一般不太可能知道這麼多。看來,之前被商家“忽悠”的人,肯定不隻我一個。

  到白山后才知道,吉林長白山飲用天然礦泉水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偏硅酸型、鍶型、碳酸型和偏硅酸與鍶復合型等多種類型。經權威鑒定,長白山礦泉水總體的口味和質量與世界著名品牌礦泉水相近,部分指標還優於一些世界著名的礦泉水。

  在靖宇縣境內,目前已發現礦泉47處,均為自涌泉,水量豐富,水質良好,口味純正。早在2000年,靖宇縣就被中國礦業聯合會天然礦泉水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長白山靖宇礦泉城”。祖祖輩輩生活在長白山原始森林飲用天然礦泉水的人們,從無地方病史記載。守著如此優質的水資源,靖宇縣在水源地一帶專門設立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靖宇水源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特意選擇一處相對較近的泉眼——鹿鳴泉,帶我們去現場感受一下。

  徒步穿行在密林深處的簡易小道,兩旁樹木參天,陽光照不進來,樹干都濕漉漉的,長滿苔蘚,沿途蚊虫飛舞,空氣中彌漫著潮濕草木的味道。伴著潺潺流水聲,走了約半小時,來到一汪直徑兩米多的圓形泉眼,水不深且清澈見底,底部有四五處冒著水泡兒,清水汩汩涌出。水流形成一條三四米寬的小溪,緩緩流向遠方。

  用一根細樹枝攪動泉眼水底細沙,可見幾隻約1厘米長的小動物在快速游動。陪同的人說,這是鉤蝦,對水質要求非常高,有它出現,証明水質好,舀起來就能喝了。

  多年來,靖宇水源保護區管理局通過實施生態移民、植被恢復、礦泉水監測、立體性巡護等一系列措施,為礦泉水保護、開發打下良好基礎,保護區內火山群、礦泉群、動植物、微生物等良性循環,已經形成和諧穩定的生態環境。

  管理局制作的宣傳片中,無人機俯拍的一個湖泊鏡頭,讓我眼前一亮:湖面呈規則的圓形,湛藍色的水面仿佛一面碩大的圓鏡,鑲嵌在郁郁蔥蔥、色彩斑斕的廣袤森林裡,讓我聯想到地處貴州大山深處,當今世界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造型。

  管理局的人告訴我,這是火山地貌特有的湖泊,叫瑪珥湖,位於白山市靖宇縣,當地稱作四海龍灣瑪珥湖。湖面近乎正圓,直徑750米,最深處達53米,水位雨季不漲,旱季不減。

  瑪珥的英文為“Maar”,即海的意思,中文曾譯為“低平火山口”。火山爆發活動形成的湖泊,通常有兩類,一類是火山口湖,另一類是堰塞湖。著名的長白山天池就是火山口湖。瑪珥湖區別於其他火山口湖的特點是,平地爆發,蒸汽、泥石同時噴發后形成低平火山口湖。

  視頻中展示的畫面實在太美,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實地看一眼。工作人員略顯為難,說那裡比較偏遠,尚未開發,路況不好,當天恐怕來不及。

  好在沒過幾天,我們又到位於通化市輝南縣的吉林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有7個瑪珥湖,呈北斗七星狀排列,分布在方圓不足30公裡的范圍內。數量之多、成因之典型、保存之完整,國內罕見,被火山地質專家譽為“中國空間密度最大的火山口湖群”,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瑪珥湖群之一。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張吉順陪同我們來到瑪珥湖畔,一起登船游覽。該湖名叫三角龍灣,湖面海拔722米,水域面積46公頃,最大水深88米,經探測和考証,是60萬-100萬年前兩個火山口同期噴發形成的一處孿生火山口湖。沿岸曲折有致,因水面呈三角形而得名。

  湖水碧綠幽深,四季清澈,四周嶺翠山青。悠悠碧空之下,一切都顯得那麼純淨、清新,自然天成。

  瑪珥湖的景致,或許流於簡單、原生態,但這種原始和純粹,正是一種難得的美,容易使人忘我的美。蕩漾在瑪珥湖上,有一種被淨化的感覺,沒有了那些身處鬧市喧囂中的煩惱。

  午飯的時候,我和張吉順熱烈地探討起保護區未來的遠景。他說他還有幾年就要退休了,我順嘴問他:“你以前是做什麼的?”

  “我家是1960年由我爺爺帶著從山東安丘過來的,長輩原來是這裡的伐木工。龍灣原先曾有一個以木材生產和森林撫育為主營項目的林業企業,年採伐量6萬立方米左右,歷經近40年的採伐作業,到20世紀末,這裡的可採資源已近枯竭。2003年成立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灣的廣袤森林和瑪珥湖群才走上生態保護與生態旅游並重的新路。”

  張吉順說,“我家祖孫三代從伐木人到護林人,經歷並見証了龍灣之變:爺爺那一輩主要是人工採伐,到父親那一輩是機械伐木,到我這一輩,改為停伐護林、旅游開發了。”

  “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我們吃的是祖宗飯,好山好水好地方,也需要好好保護。停伐之后,植被好了,涵養的水多了,水質也有保証了。藍藍的天空藍藍的水,看起來始終很美。”

       前些年,看慣了太多地方為把劣五類水提升成四類水而發愁,費盡心力卻又短時間難以奏效,糾結揪心。走在長白山腹地,隨處可見的都是天然可飲用水和礦泉水,不免讓人有種太過奢侈的恍惚。

  可能因為小時候在河湖邊長大,我對水始終抱有一種天然的親切與親近。離開輝南返回長春的路上,“天眼”般湛藍的瑪珥湖,一直在腦際閃現。

  水,是大自然的恩賜,固然難得﹔人類的珍愛與保護,其實更為關鍵、更加可貴。畢竟,水美,世界才會更美。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吉林頻道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