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緊盯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扎實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

鬆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辛峰
2022年07月05日08:24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吉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加快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為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熱潮,推動省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吉林省委組織部聯合人民網吉林頻道開設“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組織部長談體會”專欄,引導全省組工干部先學一步、干在前列,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黨代會精神上來,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動新時代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吉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宏偉藍圖,吹響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沖鋒號角。深入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組織部門責無旁貸、重任在肩,必須聚焦主題主線、主責主業,以高質量組織工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省黨代會《報告》提出的“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必須充分發揮組織部門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推動基層黨組織在城市農村基層治理中擔重任唱主角,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聚焦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著力構建城市基層五級組織體系。居民小區是最基本單元和最小作戰單元,是做好基層治理的主戰場和前沿關口。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必須建設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實現黨的領導末端覆蓋尖端發力。鬆原市針對疫情期間居民小區下沉力量各自為戰、指揮不暢、合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將所有社區黨支部全部升格為功能型黨委,在居民小區全部組建功能型黨支部,選派社區工作者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兼指揮長,選派部門單位“一把手”擔任社區黨委第一書記,選派在職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整合小區離退休黨員、在職黨員組建樓棟黨小組,選出黨性強家風好的黨員家庭為“黨員中心戶”,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功能型黨委+小區功能型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五級組織架構,將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實現社區可支配黨員力量的提升、質的飛躍。建設全城覆蓋開放融合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構建“15分鐘黨群服務圈”,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建立“百姓說事點”“‘五老’工作室”“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等議事調解平台,幫助解決群眾煩心事操心事。突出平戰結合,對五級組織體系持續完善升級,定期開展疫情防控實戰演練,促使隊伍、體系、運行機制始終保持激活狀態,確保隨時拉得出干得好打得贏。

二、堅定不移走農業合作化道路,扎實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既能讓群眾致富又能讓集體增收,既是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又能引領農民生活方式的變革,是抓黨建與抓發展深度融合的結合點。按照“一年示范引領、兩年提質擴面、三年應建盡建”的推進思路,把握節奏步驟,試點先行典型引路,由點及面全面鋪開。對全市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分門別類建立台賬,實行清單化管理,不斷提升規范化建設水平。常態化組織市縣鄉村四級干部外出考察學習,對標先進、開拓視野。探索組建市級合作社聯合會,財政每年拿出一定數量扶持資金,集中力量聯合作戰。突出打造一批“示范村”,農戶入社率和土地集約率全部達到80%以上。按照有執照、有章程、有機構、有台賬、有項目、有分紅“六有”標准,不斷拓展試點村范圍,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三、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深入開展農村“三資”清理。清理好保護好利用好集體資源,是解決集體經濟薄弱問題的關鍵之舉治本之策,是還富於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打好打贏“村級集體資源保衛戰”,把村集體的家底子重新拿回來,是開展“基層建設年”的應有之義。按照公開公正、實事求是原則,建立全市集體資源台賬,市縣鄉村一本賬一貫到底,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認真開展大清查大起底,將農村“三資”清理工作納入市縣巡察,對違規發包集體資源應清盡清。深入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服務平台建設,大力推廣集體資源線上競價拍賣,對清理回來的集體資源公開透明發包,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鼓勵支持村集體清回資源入股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四、持續推動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全域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必須充分發揮鄉村黨組織作用,以經營城市的理念經營農村,以服務市民的意識服務農民,最大限度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制定服務事項清單,實行“窗口式受理”“一站式服務”。整合農機、農資、糧食、金融等便民資源,讓群眾及時了解相關政策信息。建立農民基礎信息庫,實行一戶一檔,精准掌握群眾需求。把農業專家線上答疑、線上教育培訓等服務內容引入平台,引導群眾在平台上發布瀏覽對接信息,建設惠民便民有效陣地。做好做實農村交通、勞動用工、土地流轉、農村金融、婚喪嫁娶5方面服務,逐步向基礎設施、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拓展。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