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日報點贊吉林農技專家王貴滿:“我趕上了黑土地保護的好時候”

本報記者 祝大偉
2022年05月20日06: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春耕接近尾聲,嫩綠的玉米苗從土裡探出頭。忙完“梨樹模式”春耕培訓,吉林省梨樹縣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稍稍鬆了口氣。

  王貴滿今年62歲,干農技推廣工作近40年,任站長27年。這兩年,正是“梨樹模式”升級推廣的關鍵時期,為了黑土地保護,組織上批准他延遲退休。

  “黑土地變薄變瘦讓人心疼”

  梨樹縣地處鬆遼平原腹地,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大縣。

  “小時候在田裡玩,手往地裡一掏就是坑,黑乎乎的,鬆軟舒服。”出生在梨樹縣的王貴滿從小就跟隨父母種地,對黑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

  1983年,從延邊農學院(現為延邊大學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后,王貴滿回鄉當了農技員。第二年駐村,王貴滿天天扎在田裡觀察琢磨。他發現,梨樹縣水稻種植採用的水床育苗法,費時費力,產量還低,就琢磨嘗試新方法。后來,王貴滿的旱床育苗試驗成功了,試驗成功后的第一年,全縣推廣面積31萬畝,為農民增收750多萬元。“就是想把所學都實踐在黑土地上。”他說。

  25歲,王貴滿就成了最年輕的副站長,可他心裡卻有了更大的擔憂:糧食產量提高了,但過度開墾和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同時,水蝕、風蝕嚴重。“春天一場大風就能把田地剝一層皮,土粒子滿天飛,黑土地變薄變瘦讓人心疼。”王貴滿說。

  “在我們這一代,不能讓黑土地再變瘦了。”2000年開始,王貴滿聯系農業專家共同研究保護方法,並開始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2007年,他聯系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科研人員來梨樹做黑土地保護研究。

  “集中連片的土地是建立科研基地的基礎。”憑借在農民中的信譽,王貴滿在高家村租到了一塊“破皮黃”地塊,成為“梨樹模式”起步的試驗田。

  “王貴滿能干成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后來也把試驗基地建在梨樹縣,原因之一就是看准了王貴滿。目前,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梨樹設立基地,研究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

  “讓農民種出更好的糧食”

  “黑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我得拼盡全力讓黑土地重新泛起油光,讓農民種出更好的糧食。”王貴滿與科研人員一道,研究推廣秸稈覆蓋地表、免耕少耕的保護性耕作模式——“梨樹模式”。

  2008年春,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關義新和王貴滿經過商量,打算共同研制適合當地農民需要的免耕播種機。缺少啟動資金,王貴滿便自己籌措了10萬元。在沒圖紙、沒車床的情況下,他們用半年時間造出了一台免耕播種機。后來,吉林省一家農機企業同意生產免耕播種機,經過不斷改進后,截至目前已累計銷售3萬多台。

  為了讓“梨樹模式”從試驗田走入農戶家,王貴滿四處聯系農民推廣試種。把秸稈留在地裡?這改變了原有的耕作方式。有的農民不相信,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種了幾十年地,沒見過這樣的。”

  王貴滿找到種糧大戶楊青奎,“按我說的做,保你一垧地多收2000斤。我拿我的工資擔保,行不?話撂在這兒,大伙作証!”

  一咬牙,楊青奎同意了。“還真信對了!”通過給黑土地“蓋被子”,試驗地塊一垧地比過去節本增效2000多元,年增產2000多斤。

  如今,推廣“梨樹模式”成為科研人員、農業干部、種糧大戶、農機廠家共同的事業,微信群成為日常溝通的重要平台之一。專家說秸稈要還田,可是種植覆蓋后地溫不夠,春天不出苗,咋辦?免耕播種機使用時走走停停,毛病在哪兒?……微信裡一次次提問,一場場爭論,促使專家們不斷改進機械和技術,農民不斷摸索操作規范。今年,梨樹縣推廣“梨樹模式”的耕地達280萬畝,佔玉米播種面積的85%。

  “保護黑土地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

  位於高家村的試驗田剛起步時,王貴滿曾暢想:“希望10年后有效果。”有人搭腔:“20年后有成效也行。”

  10年過去,試驗田土壤含水量從20%增加到40%,減少土壤流失80%,耕層0至20厘米有機質含量增加近13%,每平方米蚯蚓數量超過100條,是常規壟作土壤的6倍。試驗田從“破皮黃”的普通地塊,成了連續4年畝產超噸糧的高產田。

  回憶這些年的工作,王貴滿說:“保護黑土地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

  近年來,各項政策密集出台助力保護黑土地,農業機械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也在不斷推進。2018年,吉林省頒布實施《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將黑土地保護上升為國家工程。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十四五”期間我國完成黑土地保護利用的任務和目標。

  “今年,12億元保護性耕作補貼已提前撥付到全省各地。”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吉林省今年保護性耕作面積力爭達到3200萬畝。

  從2021年春天開始,王貴滿鼓足干勁參與到“梨樹模式”升級版建設,即以300公頃集中連片土地為一個單元,在黑土地保護中嘗試引入金融、保險、倉儲等生產要素,建立“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實現黑土地保護與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的對接。“幫農民真正找到適合的技術,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裡’問題。”

  “梨樹模式”出名了,王貴滿本可以獲得更高收入的工作,可他拒絕了。王貴滿說:“我趕上了黑土地保護的好時候,我的責任就是保護好黑土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0日 06 版)

(責編:李洋、王帝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