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觀長白丨萬家團圓的時刻,急診科的白衣天使們在忙些啥?

2022年02月14日08:38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春節的急診科,仿佛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在一個維度,但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可敬的醫護人員,擷取他們守護生命的幾個片段,以更多了解——

鏡頭一:

“快,延吉市有一對雙胞胎早產兒,危重,急需轉院!”大年初二早上8點,接到任務的付佳抓起羽絨服就向外跑去。幾分鐘后,120轉運車呼嘯著沖出了醫院大門,直奔高速,向延吉市駛去。

“春節之於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只是平常時日。”40歲的付佳是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新生兒科的醫生:延吉的兩名雙胞胎早產患兒宮內感染,出生窒息,出現心功能不全等表現,必須爭分奪秒地奔赴延吉市將患兒安全轉至吉大一院新生兒科接受治療。

轉運暖廂配有呼吸機、監護儀等整個轉運系統,醫生護士跟車。12點,車到延吉。一下車,正焦急等待的家長急切地說,快救救我的孩子。付佳和同事們奔至醫院診室,很快,在各種設備支持下孩子上了轉運救護車,孩子父親跟車同行,直奔長春。

“中午都沒吃飯,隻在車上啃了幾口餅干,大家都不敢喝水,怕上廁所,耽誤時間。一去一回,路程不短,但車子沒在服務區停過。”付佳說,這時候,生命就是和時間賽跑,司機也盡力把車開到允許范圍內的最快。

下午5點,車到長春,天剛蒙蒙黑,寒風凜冽,到處張燈結彩,正是萬家燈火團圓時,年的味道在冷冷的寒冬裡暖暖浮動。

像電影快進鏡頭一樣,孩子很快從車上被護送至新生兒科,進行全力救治。當日晚上8點多,孩子終是平穩了。付佳這才吃上口熱乎飯。剛吃完,還沒來得及打個盹,又開始了新一輪忙碌。

“接診了十多名急診入院的危重患兒。”付佳說,再看看表,已凌晨三點了。剛要休息一會,又接到產科電話,有一名早產兒即將出生,需要“復蘇”搶救。又一通忙乎,新生兒終於平穩了,凌晨4點多,付佳總算躺在床上了。

“這一天,忙飛了,身體很疲憊,但就是睡不著,朦朦朧朧間,心裡還惦記著那些孩子們。”早上六點多,付佳就起來了,來到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病房(NICU),查看孩子們的情況。小小的身體躺在保溫廂裡,呼吸平穩。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輕輕地撫摸這些小小的人兒,付佳頓感心情舒暢。付佳有兩個孩子,大女兒5歲,小女兒的2歲。“我們就當他們是自己的孩子呢。”

忙碌的吉大一院新生兒科

“如此不眠不休,快節奏,是常事,沒有過年的感覺,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新生兒科主任武輝介紹:春節7天,新生兒科進行市內、外高危患兒轉運近30人次。自2018年5月吉大一院新生兒科牽頭成立吉林省新生兒專科醫聯盟,目前已覆蓋吉林省各地區及內蒙古部分地區,成員單位共計64家醫院,年均轉運市內、外患兒700余人次。

“新生兒科接到的每一通救援電話都是出發的號角,每一次遠行的緊急轉診都是為生命‘擺渡’。”武輝說。

鏡頭二:

除夕夜,救護車呼嘯著沖進吉大一院,向急診室裡推來一位昏迷不醒的老人……

“結合患者發病情況考慮腦梗塞可能性大,因此我們立即啟動了我院急診卒中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患者明確了病因和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楠迪是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醫生,今年除夕夜值班:下午4:30,與白班醫生進行交接,接班后不久,長春急救120送來一位意識障礙的高齡患者。

“作為急診醫護,我們的首要工作是判斷患者的急危情況。意識障礙的患者,是我們急診科最常見的危重症。當患者出現意識障礙,血氧降低等情況時往往需要緊急搶救。在此時此刻,我們已然忘記了這是除夕,當下我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全力以赴搶救患者!”楠迪說:當患者的病情經過搶救暫時穩定,我都會在第一時間將這一消息告知患者家屬,希望能夠給慌亂中的患者家屬帶給一絲安慰和幫助!

這一夜,危重患者接踵而至。楠迪和同事們打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對於復雜病情的患者,我們也需要急診外科、急診兒科給予幫助,通力合作!”楠迪說。

“吉大一院產科作為吉林省危重孕婦急救中心,假期通常比平時會更忙。多數的外科手術及治療可以擇期或者延期,唯獨生孩子這個事不能等。”除夕夜,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產科主治醫師莫言香值班:凌晨以后,急診入院一位孕婦,雙胎妊娠、胎膜早破、慢性高血壓合並妊娠的患者早產臨產,通過緊張的手術,分娩一對男孩,在新生科醫生復蘇下早產兒狀態良好。

2022年除夕夜,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內外科全體93位急診醫護共救治急診患者923人,搶救42人!在產科,有66個寶寶出生……

鏡頭三:

“哈哈,這是生龍活虎,這是換藥,太形象啦……”

除夕,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燒傷與皮膚創面修復外科,一場別開生面的“春晚”在病區歡樂舉辦。醫生和護士與他們各自負責的病患結成對子,玩起了“你來比劃,我來猜”的游戲,一個負責做動作,一個來猜是什麼。許多平日愁眉不展的病人也難得笑得開懷。

燒傷科的“新年晚會”

今年過年,燒傷科的30余名患者因為傷情的特殊性,要在醫院度過春節。同時,因為疫情原因,親屬也不方便探望。

“這些患者大部分是因為意外住到這裡,而且往往要經過多次手術,心理和生理上都要承受很大的痛苦。面對一些失去生活信心的患者,為了讓他們找回曾經的自信,醫護人員也要做他們的‘心靈撫慰者’,解開他們的心結。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太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護士長吳巍巍說,所以我們精心准備了除夕聯歡會,為了讓大家感受到家的氛圍。

50歲的蔡先生入院以來已做了三次手術,病情不輕,趕上過年,心情更是低落。醫護人員瞞著患者提前聯系了每位病患的家人,拍了視頻。當蔡先生看到自家親人的視頻時,心情格外激動,聽到親人們告訴他:早日回家,我們在家等你!不禁淚流滿面。“心中有一股暖流。”蔡先生說,有醫護人員的陪伴,這個年不孤單。

“聯歡會上患者們也紛紛發言,講述自己的故事,彼此溫暖鼓勵,通過交流,大家關系更加融洽,許多以前不作聲的病人現在也會開玩笑了。”入科11年的男護士遲騁幾乎年年陪伴病人們一起過年守歲:跟患者一起過春節,特別有意義,能給他們帶來一絲歡樂與溫暖就是我們最大的安慰。父母家人剛開始也不理解,有些抱怨,現在都理解,不會過多介懷了。

“微笑暖心服務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口號,有溫度的護理,真的是能給患者帶來藥物無法給予的安慰。”遲騁說。

剛在歡聲笑語中辭別舊歲,燒傷科又來了新的病患,醫生們又忙碌了起來。

除夕當日,醫院多學科聯動搶救一位從外地趕來的意外受傷的燒傷患兒。“13歲的姐姐帶著4歲的小妹妹放搖花,不幸引燃衣服,在五樓做飯的媽媽聽到樓下的慘叫聲急忙往下跑,但還是造成了小女孩的重度燒傷。如果當時躺在地上打滾,會有助於滅火,估計小孩子遇火后驚慌失措,慌張亂跑,也解不下衣服。”吳巍巍說,春節期間,隨時都會有意外受傷來就診的病患,作為醫務人員,我不想說有多辛苦,更想告訴大家預防為重,提升安全意識及急救常識。

“1到3歲是小兒燒傷的高發人群,多因家人看護不當。比如暖水瓶造成的熱液燙傷,多由於剛剛會走的小孩子認知不足及好奇,經常扒倒暖水瓶。在東北農村,多是‘鍋連炕’的設計,好多家長不是很注意,就會造成孩子從炕上掉進鍋裡。還有一些患兒是由於不小心一屁股坐到准備洗澡的熱水盆裡造成了燙傷,所以提醒家長一定要注意看護。”吳巍巍說:另外,就是燒燙傷后的急救。對於小面積燒燙傷,首要的處理就是立即“冷療”——用12到18度的流水沖洗或浸泡傷口,如這個季節用家裡的自來水即可,可以減少熱量停留在皮膚組織上的時間,從而減輕熱量對皮膚組織的進一步損害,同時能夠減輕疼痛,這種早期干預甚至比傷后涂抹燙傷膏還有用,因此需要大家重視。但每次送來患者,總有不少家長會抹大醬、抹牙膏,甚至抹蚝油、小蘇打......這不僅不解決問題,甚至可能起到創面加深的副作用,還有用冰塊降溫也不對,很容易造成低溫凍傷。

農歷虎年,從除夕夜到正月初十,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急診量9000余人次、門診量32000余人次。

醫院急診大廳,24小時不滅的燈光,永遠是對生命的守護。在萬家團圓的喜慶時刻,不要忘了,無數白衣天使,周而復始地在這裡堅守,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文字:孟海鷹

圖片、視頻素材: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視頻制作:石天蛟

LOGO設計:姜 迪

策劃:孟海鷹

統籌:朱思雄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