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吉林農村服務工作站:打通版權保護“最后一公裡”
2022年01月06日08: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身穿大紅襖,歡喜回娘家!”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高靜正在創作一幅名為《回娘家》的年畫。放下畫筆,高靜展示起自己的版權証書,“這是對我的認可。”
在通榆縣,像高靜一樣會手藝的人不少,但村民們由於不知道如何保護版權,對於把文化產品轉化為收益的想法,有所顧慮,擔心自己的作品被濫用盜用。
“咱的原創作品可以申請版權保護,之后萬一有人不經過許可濫用咱們的作品,那是可以找他們追究責任的。”對此,縣政府召開了一次版權保護會議,版權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解釋了什麼是版權保護。
了解了版權保護,高靜和不少村民一起到縣裡的版權服務站提交了申請版權所需的材料。半年后,村民們收到了自己的版權証書。拿到版權証書后,高靜陸續與四五家企業建立起合作,將自己的年畫印在黃豆等農產品的包裝上。
年畫、金屬箔藝、快板書……一年間,通榆縣已登記各類作品百余項。截至2021年10月,吉林省已設立8個農村版權保護服務工作站,尤其對農村文化建設發展中文化產品版權的保護進行服務網點規劃。目前,全省已有5600多部(幅)農民文化作品進行了版權登記保護。
“未來我們要繼續擴大服務受眾群,打通版權保護的‘最后一公裡’,讓農民創作更有底氣。”通榆縣版權服務站工作人員劉濤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6日 12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