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發展思路 促進資源再利用
安圖縣推動杏鮑菇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初秋的安圖縣有些微涼,可是在吉林益隆長白山實業有限公司內一片火熱。白白胖胖的杏鮑菇在恆溫恆濕的“貴賓房”內茁壯生長,一牆之隔的加工室內,來自周邊村子的村民正有序地分選、剝皮、切片。通常情況下,採摘下來的杏鮑菇經過分選、加工后就被裝車銷往國內外市場。
9月16日,“新時代新征程 媒眼‘看’安圖”全國重點新聞媒體採訪團走進東北最大的杏鮑菇生產基地——吉林益隆長白山實業有限公司,實地了解企業如何將一個簡單的食用菌做成國際型大產業。
在制包車間,各條生產線馬力全開、加速運轉,工人在各自崗位上有序作業。原材料經過上料、拌料到裝袋,變為成型菌包。而另一邊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忙著削菇、裝箱,將一團團、一簇簇的杏鮑菇整齊碼放。
“這裡就是我們的出菇坊,一天差不多能出50噸杏鮑菇。目前整個公司年生產銷售木耳、香菇菌袋四千萬袋,杏鮑菇3萬噸,實現產值4億多元。”跟隨公司董事長程明的腳步,媒體採訪團走進杏鮑菇出菇車間。
車間內干淨整潔,地面有些微濕,溫度比室外氣溫略低。車間外觀與普通廠房別無二致,但空調等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車間裡面彌漫著淡淡的菇香,一排排“書架”整齊排列著,不過“書架”上擺著的不是書,而是生長中的杏鮑菇。
由於杏鮑菇都是成簇生長,看上去像是一面白牆。兩排杏鮑菇間隔有40多厘米,以便於工人工作採摘。程明說,杏鮑菇的成長過程需要12道工序,55天為一個生產周期。據介紹,菇體發育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和氧氣均由傳感器和電腦操控,工人隻需根據催蕾、梳蕾等不同階段的生長情況進行調節。目前,公司日均出菇約50噸,首批杏鮑菇已於2021年1月15日投向市場。
據了解,杏鮑菇基地一期項目投入運營以來,已雇佣當地勞動力160余人,幫助其年均增收36000元。同時企業已上繳項目收益金114萬元,用於全縣貧困人口分紅。
走出生產區行走不到50米,一個正在運行的傳送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傳送帶上,廢棄的菌袋一個接著一個的掉進下面的傳送通道中。
“這是我們公司的農業資源循環創新利用,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而且也能很好的保護環境。”程明說。
公司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以玉米芯和大豆秸稈為原料,制成杏鮑菇菌包,利用杏鮑菇出菇后的廢菌包制成平菇菌包,平菇的廢菌包做成PVC新材料的填充物、牛飼料以及生物質燃料,最后回歸自然。整個過程變廢為寶,降低成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公司還向周邊鄉鎮收購大豆秸稈、玉米芯作為菌包的原材料,不但解決了延邊地區的環保問題,也能讓周邊鄉鎮農戶增收1000多元。
“今年4月,二期工程已經啟動建設。二期工程投資1.08億元,佔地7萬平方米。二期工程達產后,日均出菇量可達100噸左右。”程明說。
近年來,公司持續做好杏鮑菇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促進資源再利用,推動杏鮑菇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公司已帶動農戶5371戶,每年共增收1000余萬元,為農戶提供400個就業崗位。
“未來公司將繼續拓寬企業發展思路,不斷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戰略布局。目前,公司在國內有安圖、延吉、龍井、張家口四個基地,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冷涼氣候和豐富的玉米芯、大豆秸稈等原材料優勢,在吉林和遼寧交界,內蒙和河北交界各建設一個大型的工廠化生產基地,服務東北,華北市場。在國際上,公司已建有9個生產基地,下一步計劃再布局兩至三個生產基地,做大國際市場。”談及未來發展,程明信心滿滿。(來源:中國吉林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