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67個,比去年增加65個,其中,億元以上127個、佔比達76%,47個新建項目全部辦完前期,123個項目全部開復工,44個大項目簽約,到位資金、落地項目創近3年最高水平……
白城市將打造優質軟環境作為提升發展硬實力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惠企、暖企、穩企、護企、安企,一個流程越來越簡化、效率越來越高、服務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優的一流營商環境正在行成,市場主體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可喜的變化。
抓保障、優服務、提效率
打造便民利企的政務環境
2017年以來,白城市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軟環境建設“標兵單位”。2018年,被中國企業家協會評為“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十佳城市”。“互聯網+醫保”35項業務“零跑腿”做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將市督查指揮中心與市軟環境建設辦公室合署辦公,白城市的這種創新模式,不僅增強了工作力量,更為打造優質營商環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萬名機關干部助力萬戶企業發展服務行動和市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活動,全力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市級領導深入到規上企業、限上企業和重點項目生產一線,調研督導,現場辦公,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問題。
針對小微企業倒貸難融資難問題,探索實施“無還本續貸”政策,企業可根據資金需求向銀行申請二次抵押來達到“借新還舊”的目的。
白城福佳科技有限公司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通過“無還本續貸”,將抵押權注銷登記、補換証登記、抵押登記全部即時辦結,為企業節省了大量“倒貸”成本,解決了過去企業貸款到期后要先結清還款才能再貸款的問題。“無還本續貸”政策施行以來,300余家和福佳科技有限公司有著一樣需求的企業通過“綠色通道”在受理當日就拿到不動產權証書,累計為企業節省貸款過橋費用5800余萬元。
白城市還通過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群眾“解絆”、為企業“鬆綁”、為市場“騰位”。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大力推行網上辦事,凡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審批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在政務大廳設置綜合受理窗口,企業和群眾在一個窗口即可辦理完所有事項。房屋抵押登記由國家規定的30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二手房交易由國家要求的30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由原來300個左右工作日壓縮至現在最長81個工作日﹔企業開辦時間由原來的5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工作日﹔辦理企業設立登記的時間由原來的3個工作日壓縮至材料齊全當天即可辦結。
寬准入、強監管、降成本
打造寬鬆有序的市場環境
自2019年以來,市本級落實國務院取消3項﹔承接上級部門放權2項﹔市本級向各園區放權14項﹔累計取消66項。白城市全面落實改革要求,進一步放寬准入門檻,全面深化簡政放權。
嚴格落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制度,不斷促進行政執法規范化、透明化。在監管上,扎實推進“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等監管方式。由過去大范圍巡查和隨意檢查變為現在的聯合常態化監管,實現了“一次檢查,全面體檢”,切實做到了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
針對不合理收費問題,全面梳理出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確保清單以外無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通過組織開展招商引資違約失信專項整治,全面開展中小企業清欠工作,累計還款6161.47萬元。
亮承諾、強保障、減干擾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為強化對各部門法定行政職權的社會監督,創新開展了“三亮三監督”活動,全市39位涉軟部門“一把手”通過電視媒體,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方面主動接受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媒體監督。活動開展后,有效推動了各部門依法依規辦事。
開展司法機關服務企業活動。發揮公安局、法院、檢察院的職能優勢,深入企業一線,建立幫扶機制,為企業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和保障,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法律難題。活動開展以來,累計包保企業132戶,解決實際問題近百個。
常態化開展涉企“四亂”整治,嚴肅查辦涉軟案件。大力整治涉企行政執法中的亂檢查、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的“四亂”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並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切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同時,通過設立投訴窗口、投訴電話和微信等新媒體受理企業涉法涉訴問題,依法打擊犯罪,讓企業安心、舒心、放心發展。2017年以來,市縣兩級共查辦涉軟案件60起,移送紀檢監察機關給予紀律處分60人,形成了有力震懾。
在前不久召開的白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暨項目建設攻堅誓師大會上,白城市委、市政府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維優化營商環境,擦亮白城招商引資金字招牌”。會議提出,通過優化政務環境促“穩商”,全面“放”、精准“管”、貼心“服”,以優質高效服務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通過優化法治環境促“安商”,對損害企業利益行為,發現一起、曝光一起、查處一起﹔通過優化要素環境促“富商”,抓住建設綠電產業示范園區的機遇,變“招商”為“選商”,讓更多戰略投資者搶灘白城、雲集白城﹔通過優化人文環境促“親商”,進一步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區域中心城市。(周光旭 記者戈馳川 尹雪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