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風光三峽” 白城蓄勢待發

2021年03月22日10:32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陸上風光三峽” 白城蓄勢待發

今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出,將全面啟動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工程,積極打造國家級消納基地、外送基地、制氫基地。開發建設白城、鬆原兩個新能源產業示范園區,打造“兩橫兩縱雙環”電網,完善500千伏電網結構,推動“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建設。全面構建綠色能源、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加快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生物質,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有著豐富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資源的白城,作為國家首批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全國唯一的風電本地消納示范區、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國家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在發展清潔能源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也積聚了寶貴的經驗。

光伏扶貧電站。(攝影 戈馳川)

位於通榆的光伏領跑基地。(攝影 戈馳川)

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升壓站。(攝影 戈馳川)

陽光下的光伏發電板如藍色的海浪。(攝影 戈馳川)

隨著風電產業發展風機制造企業紛紛來到白城投資建廠。(攝影 戈馳川)

風電產業(吉林天能電力工程)。(攝影 戈馳川)

風電塔筒安裝。(攝影 戈馳川)

“風光互補”是白城市新能源的主要構成。(攝影 戈馳川)

分布在各地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已經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攝影 戈馳川)

白城市是東北第一個開設氫燃料公交車線路的城市。(攝影 戈馳川)

白城市加快加氫站建設。(攝影 戈馳川)

白城市投入使用的氫燃料公交車。(攝影 戈馳川)

白城市實現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攝影 戈馳川)

承接好、落實好“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對白城市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重新梳理和調整了產業發展思路后,白城布局“北方碳谷”,全力構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體系。

把就地轉化消納作為主攻方向,著力降低用電成本,推進百萬噸級氫田、數據災備中心、零碳工業示范園區等重點工程,打造北方氫谷、雲谷、碳谷,創建全國氫能示范城市,建設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基地,探索清潔能源優勢充分釋放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新能源發展方興未艾

截至2020年末,白城市電源裝機771.1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394萬千瓦﹔光伏裝機186萬千瓦﹔火電裝機182.1萬千瓦﹔生物質裝機9萬千瓦。規上清潔能源企業43戶,數量和產值分別佔規上工業企業的28%和20%以上。規上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及配套企業7戶。

“十四五”期間,白城市謀劃了吉電南送特高壓項目、吉林西部新能源保障基地、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白城國家級光伏實証展示基地、6*660MW吉電南送特高壓配套火電新建項目、白城市天然氣輸氣管線(鬆原-白城俄氣支線)項目、白城綠電產業示范園區、中國北方氫谷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239億元,其中,“十四五”期間計劃投資1719億元。

白城市是東北地區風能資源最具開發潛力的地區,平均發電小時數7000小時以上,等效發電小時數3000多小時。全市未來可開發風電面積5060平方公裡,按現行技術標准,可開發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截至2020年末,全市風電裝機394萬千瓦,佔全省68%。

年均日照小時數2919.4小時,全市太陽能輻射量均在5000兆焦/平方米以上,光熱條件優於全省其他地區。根據資源分布和各區域可利用土地面積估算,白城市未來可開發光電面積2613平方公裡,按現行技術標准,可開發裝機容量1379萬千瓦。截至2020年末,全市光伏裝機186萬千瓦,佔全省55%。

今年,白城市將新增清潔能源裝機300萬千瓦以上,逐步探索新能源輕度並網、儲能應用等模式,建設綠電產業示范園區,力爭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低用電成本優勢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構建綠色化工、綠色鑄造、綠色冶金等產業生態。創建全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引領全省氫能交通建設,全力搶佔未來氫能產業制高點。圍繞新能源產業上、中、下游三個環節,以風電、光伏、氫能制備、儲能、動力電池等裝備為重點,引進行業龍頭,整合現有企業,加快實現新能源裝備本地化、產業集群化。

氫能產業步入軌道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二次能源,全球逐步形成發展氫能的共識,普遍認為氫能是21世紀終極能源。

從2018年起,白城市開始謀劃氫能產業,著力將白城市打造為“中國北方氫谷”,並被省委、省政府納入到全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賦予建設白城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基地的重要使命。

白城從新能源電力開發起步,延伸打造制氫、儲氫、運氫、用氫全產業鏈,突出氫能裝備、氫燃料電池及整車產業發展,構建氫能“產業樹”。從生產到應用,整個過程都是零排放、零污染。經過華北設計院系統設計與測評,通過風機、制氫設備、儲氫罐、長管拖車、加氫站及適量儲能設備等一體化設計,採用輕度並網或離網運行,方圓百公裡內風能制氫,能夠做到氫氣在加氫站“出口”價格控制在每公斤45元以下,甚至達到40元,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已經具有市場競爭力,大規模商業化成為可能。

白城市政府委托中國工程院,組織氫能產業聯盟成員單位中國鋼鐵研究總院、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同濟大學、國網經研院,編制了《白城市新能源與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按照白城市氫能發展規劃,2021至2025年,產業成長期,制氫量達到10萬噸,累計固定投資500億元,實現產值200億元﹔2025-2035年,產業成熟期,制氫量達到100萬噸,累計固定投資2000億元,實現產值2000億元。

2019年7月,由白城市委、市政府主辦,以“推動能源革命,打造北方氫谷”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北方氫谷”產業發展高端交流會在長春市舉行。時任省長景俊海蒞臨開幕式並致辭,首次提出建設長白氫能走廊的構想。中國工程院干勇院士作了主旨演講,清華大學毛宗強教授、同濟大學余卓主任、有研集團蔣利軍所長等12名氫能領域的專家作了專題報告。

2019年8月31日,白城市政府與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投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華能吉林發電有限公司、哈爾濱黎明氣體集團、長春旭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達成協議,共同組建“中國北方氫谷”產業發展戰略聯盟。

截至目前,“中國北方氫谷”產業發展戰略聯盟成員單位現已發展到15個,分別是白城市人民政府、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投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華能吉林發電有限公司、哈爾濱黎明氣體集團、長春旭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大唐吉林發電有限公司、杭州醇電科技公司、華耀資本、河北建投、國電龍華、白城師范學院。

2020年10月21日,一汽解放·白城市政府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交車暨運營儀式在白城生態新區舉行,標志著白城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實現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投運的城市,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北方氫谷”建設取得新進展。

目前,白城市氫能產業已經進入實操階段。30萬千瓦風光制氫項目進入申報,百萬千瓦風光儲氫項目已經簽約,加氫站管理辦法通過專家評審,新能源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撬裝式加氫站已開始投運。

未來,白城市將牽頭打造全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建設佔地1.2萬畝的氫能產業園區,加快建成“中國北方氫谷”。

著力挖掘碳匯潛力

白城市緊扣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建設,系統推進“水草林濕”治理,通過開展“造林還濕雙百萬”“三年再造百萬林”等活動“吸碳”,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減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降碳”,生態環境實現了系統性改善。“十三五”期間,白城連通河湖泡塘124個,治理草原228萬畝、植樹造林175萬畝、修復濕地150萬畝,榮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具有相當可觀的碳匯潛力。去年,白城實施生態補水,多條斷流多年的河流重現河暢岸綠、水豐草美的秀麗風光。

生態優先的理念同樣融入了城市建設,成功探索了“海綿城市+老城改造”模式,實現了“老城變新城、小區變花園”,榮獲全國“優秀海綿城市”和“樣板城市”稱號,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面貌發生歷史性改觀。2019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印發《東北地區西部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將白城定位為能源資源基地,白城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新能源,首批15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運營,成為東北首個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示范運營的城市。截至去年,白城新能源裝機578萬千瓦,佔全省62%,還有5000萬千瓦有待開發,打造碳匯白城優勢明顯。

增強碳匯能力,離不開產業支撐。“十四五”期間,白城將打造農產品加工、新能源及氫能、裝備制造三大百億級乃至千億級產業,培育旅游、物流等多個超十億級產業,籌建吉林西部生態研究院、白城碳匯交易中心,將推動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記者戈馳川 張磊 尹雪)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