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吉市緊緊圍繞“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在做大經濟總量中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將縣域經濟發展作為建設美麗延吉的重要支撐。日前,在2019 年度吉林省縣域經濟振興發展考核中,延吉市獲評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優勝縣(市),位列全省28個非貧困縣第3名。
眼下,雖然春寒料峭,但位於延吉市依蘭鎮平安村的延邊繽紛現代農業產業園裡卻是一派生機盎然。在現代化智能溫控大棚裡,鮮花搖曳多姿,綠植枝繁葉茂,經濟作物長勢喜人。
市民選購盆栽 (翟宇佳 攝)
延邊繽紛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立於2017年4月,總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有溫室大棚26座。園區設有花卉展示銷售、多肉種植出口、農業休閑體驗、苗圃生產四大業務區塊,以鮮花綠植為媒,將傳統農田勞作和現代市場消費有效鏈接,現已成為集農業種植銷售和文創旅游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
公司總經理孫企華介紹,去年,花卉園區的年產值達1300萬元,通過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與農民合作生產、安排貧困人口就業、發放扶貧分紅等方式,鋪就了一條脫貧奔小康的繽紛之路。
平安村村民寇彥華就是受益者之一。說起自己的生活現狀,他滿臉喜悅。“原來我自己種大棚,一年才一萬多塊錢,累就不說了,收入還不穩定,隨著歲數大了,干活越來越力不從心。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干活也不累,每個月掙3200塊錢,跟老伴兒生活足夠了,很滿足。”
寇彥華的幸福生活,折射出延吉市深入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不懈努力。近年來,延吉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和經營體系。同時,以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線,依托高新區和空港區,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
在位於延吉國際空港經開區的延邊金剛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內,一百余種朝鮮族美食從這裡走向百姓餐桌。作為全國最大的朝鮮族風味泡菜生產廠家之一,為不斷適應市場需求,企業在做好傳統朝鮮族風味泡菜、調味醬的同時,積極研發並推出體積小、攜帶方便的旅游休閑食品,以及朝鮮族風味罐頭類產品,年產值5000多萬元。
延邊金剛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延吉市宣傳部供圖)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裡為我們這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了很多便利政策,在搬遷新廠的時候,開設了綠色通道,疫情發生以來還有資金補貼。”該公司董事長趙勇哲說。
據了解,2019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有240家,從業人員達到13000人,其中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53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達到101億元,佔比接近全市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延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賓表示,下一步,延吉市將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尤其是發展村集體經濟,完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使農民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水平再提升一個檔次,使延吉市的縣域經濟能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