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縣:打造縣域文化品牌 提升文化軟實力

王海躍

2020年12月30日21:54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一個民族要實現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而一個城市要實現穩步發展,也要依托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進一步突出特色,發揮優勢。乾安縣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用《千字文》做村鎮名稱的地區,近年來,不斷擦亮縣域文化底色,奏響“富民強縣”的最強音。

以《千字文》為引領 構建文化發展新格局

12月30日,《中國·乾安<千字文>海內外名家書法匯集》發布會在鬆原市乾安縣舉行。本次發布會是展示乾安縣文化經濟成就、提升乾安文化軟實力、塑造“《千字文》文化之鄉”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

發布會現場。王海躍 攝

《千字文》名家書法作品展覽館。王海躍 攝

“天字井”“讓字井”“羽翔路”“雲騰街”……在乾安縣,所有村鎮及城區內街路的名稱均由《千字文》中吉祥的字命名而來。這種命名方式,把《千字文》工工整整地寫在了乾安縣3616平方公裡的大地上。

近年來,乾安縣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將千字文文化與全縣發展深度融合。

2017年7月,經縣政府提請、縣人大同意,確定每年的9月16日為乾安縣千字文文化節。

2017年9月,乾安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乾安“千字文文化節”。節會期間相繼舉辦了11個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系列活動。一萬余人參與的萬人誦讀《千字文》活動,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中國之最)証書﹔首屆黃金小米節、招商推介會、第二屆雜糧峰會,共邀請企業、商會300多家,嘉賓千余人,達成意向合作項目50余個,簽約項目37個,總投資額達26.4億元。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乾安縣首屆“千字文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打開了乾安對外開放的大門,架起了連接內外橋梁,截至2020年,乾安縣已連續舉行了四屆“千字文文化節。乾安縣通過傳承傳統文化、拓寬文化傳播渠道、探索文化創新途徑等方面著手,提升文化向心力、生產力、傳播力與創造力。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在乾安縣科技文化中心,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鑲嵌在走廊間,移步可見。

“2016年,博物館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原來的小展廳變成了如今的大展廳,博物館內還增加了聲音、影像等觀覽功能。2020年11月份推出了線上博物館,深受大家的喜愛,博物館預計還將以3D體驗的方式讓大眾更近距離地感受歷史文物的魅力。”乾安縣博物館館長郝建杰介紹,全縣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博物館的人流量與前幾年相比約增加三倍左右。據了解,乾安縣博物館2018年被評為鬆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被評為關心下一代紅色教育基地。

乾安縣博物館(乾安縣博物館供圖)

村級綜合性文化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最終端,是為廣大群眾提供精神食糧最近的平台。近年來,乾安縣不斷推進縣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同時,著力補齊鄉鎮文化陣地短板。

2016年以來,乾安縣相繼建設完成了49個農村文化小廣場及9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有字村、推字村、陶字村腰唐屯三個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館主體已完工﹔大劇院文化綜合體、遼金捺缽文化體驗園等16項大型文旅項目,已納入新基建“761”工程……一系列新項目的建設打通了乾安縣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裡”。

乾安縣還著眼於保障群眾文化權益,圍繞文藝演出、電影放映、文體活動、展演展示、教育培訓等方面,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大餐”。

2016年以來,“文化惠農直通車”、全民冰雪活動季、有獎燈謎、籃球賽、象棋賽、朗誦比賽等50余項系列文體活動受到大眾好評。乾安縣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及互動賽事活動的同時,扎實開展惠民文化工程,四年來累計送出春聯10000余副、圖書3000余冊,送電影4000余場,送演出100余場……帶動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邁入更開放、更便民、更均等的層次。

“文化+旅游” 融合發展助民增收

“推”出自《千字文》中的“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大遐畜牧場推字分場,位於乾安縣城東30公裡處,幅員面積30平方公裡。過去這是一個存在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隱患的地方。現如今,自來水改造工程實施,原來的老水田井全部更新,一舉解決了困擾當地百姓幾十年的飲水、用水問題。

不僅如此,新修排水延長線、安裝路燈、建設新式民居、粉刷圍牆、栽植綠化樹木、建設5公頃豆類及馬鈴薯種植示范區……近年來,乾安縣按照綠色生態、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將文化和旅游相結合,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宜居水平、提升人均收入,為當地居民帶來了福音。

據了解,大遐畜牧場推字分場現有農戶242戶,人口675人,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7000元。

在乾安縣,像這樣的村屯不在少數。2019年,乾安縣委、縣政府將有字村確定為全縣首批7 民俗村建設試點,定位為年俗文化小鎮,重點打造“六場”“兩園”“兩隧道”“一店”“一館”“一大街”等13個節點。

未來,有字民俗文化村將搶抓鄉村旅游發展歷史機遇,通過舉辦“年俗百人宴”等網紅活動,深入發掘當地文化特色,打造年俗文化品牌,旅游將成為重要收入來源。據介紹,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吸引游客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00萬元,帶動就業300余人,將大大增加村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責編:王海躍、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