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全是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為中組部、教育部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和重點馬院對口支援選派干部,他學習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立足教書育人本職,發揮教學科研專長,懷著對援藏工作的崇高使命感、責任感和對西藏各族人民的真摯情誼,在有限的援藏工作期間裡為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不負祖國培養,建功援藏事業”
羅克全為2019級碩士研究生上專業英語課
2019年7月29日,羅克全第一次站到西藏這片廣袤高遠的土地上。他清晰地記得,那天,經過一路的旅途勞頓,一下飛機,天空湛藍,陽光溫暖。
剛到拉薩的日子裡,羅克全一邊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組織師生座談、開展工作調研,了解藏大馬院學科建設發展情況,一邊努力適應和克服身體的高原反應。
羅克全是湖北人。當初,作為吉林大學哲學系優秀青年學子,他畢業后留校任教。后來,他結識自己的愛人並很快成家。當學校領導找羅克全談話,希望他能承擔這次援藏任務時,羅克全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組織安排。一周后,岳父病危的噩耗突然傳來。遠在萬裡之外的羅克全立即趕回家,可還是沒能讓老人看到最后一眼。匆匆料理完喪事,羅克全忍著悲痛,告別岳母和妻子,趕回拉薩。
2019年9月,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原思政部的基礎上正式挂牌成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一級學科也同時申報獲批,在人才培養體系、學科建設方向上剛剛起步﹔學院專職教師隻有27人,其中具有博士學歷的僅有2人,且大部分是4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最讓分管學科建設的挂職副院長羅克全感到焦急的是,青年教師大多沒有明確的科研方向。
羅克全根據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具體特點,結合吉林大學的管理經驗,推進各項工作,為學院學科建設打開了新局面。他牽頭組建成立“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起草和制訂委員會章程。他發揮學術帶頭人作用,承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的建設重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等學科方向在他的帶動下逐漸確立,學科建設架構得到進一步健全。他聯系專家學者多次來到學院參與項目評審、開展工作研討,為學科發展把脈支招,並邀請了7位教授擔任學院外聘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
在他的幫助下很多青年教師進一步凝練和豐富了學科方向,吉大對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資力量培養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他起草並組織實施《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對口支援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2020年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制招生實施辦法》,成功推選2名優秀青年骨干教師赴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並努力推動將此項支持計劃長期延續下去。
“在羅院長的幫助下,很多青年教師對做好科研產生了更大的激情和動力,學院黨委書記扎西向羅克全的辛苦付出表達由衷謝意。一年多來,全院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數由2018-2019年的3篇提高到12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項目成功申報並獲批《西藏大學2020年度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作為第一作者,他在核心刊物發表理論文章6篇……學院管理工作和個人科研一樣也沒落下。
“不負祖國培養,建功援藏事業”,是羅克全在援藏工作筆記本扉頁上寫給自己的話,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庄嚴承諾。
難忘的目光
來到藏大,他對教學工作的負責和對學生的關心更是讓同學和老師們感動。一年多來,羅克全承擔了2017、2018級本科生,2019和2020級碩士、博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等7門專業課、累計近350學時的教學任務,還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專門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
作為副院長的羅克全,白天需要處理很多事務性工作,他把有些課排到傍晚的時間,也總是座無虛席。一些其它學院、專業的同學聽說羅克全把哲學基礎理論課上得特別吸引人,都擠到教室裡來聽課。幾名青年教師也和同學們一樣,認真地坐在教室裡聽了整整一學期。課堂上,羅克全了解學生的情況后,課上便把知識點講得慢一點、細一點。
“很多同學有時候聽普通話理解起來比較慢,遇到難懂的地方,羅老師總是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為我們講解”,在職碩士研究生頓珠談起自己的老師時心懷感恩。“老師上課的時候既特別認真又平易近人,總是啟發我們能夠盡量擴展思維去跟上他的講解,每當我回答不上問題,他總是用和藹、鼓勵的目光看著我,等著我慢慢整理思路,那目光我一輩子也忘不了”。本科生卓瑪央拉說。
“羅老師辦公室的門總是為同學們敞開著,有了困惑隨時可以去向他尋求解答。他還自掏腰包為他所有的學生和很多青年教師復印裝訂了20多部教材和學習資料。”課堂教學之外,羅克全還指導學生完成2020年度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的調研和撰寫,帶領師生參加社會調研活動。
德慶卓嘎、白馬拉貞和桑吉卓瑪是羅克全在藏大馬院“三聯三進一交友”的關注對象。疫情期間,學院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上課,可他們班這學期並沒有安排羅老師的課。在屏幕上看不到老師,孩子們都擔心起來,直到返回學校,知道老師一切安好,才又放下心來。在他們的書包裡,有一支漂亮的保溫水杯,那是羅老師送的禮物。
作為援藏教師代表,羅克全還在西藏大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學習活動中,圍繞專題為全院師生開展學習報告。2020年教師節,藏大馬院的同學們組織聯歡活動為羅克全等幾位老師慶祝節日,還把羅克全的名字編進藏族歌曲裡。羅克全說,那是他最快樂的一天。
“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西藏大學沒有放暑假,春季和秋季學期的教學進度連起來進行。國慶節前,一年援藏工作已經超期的羅克全回到吉林大學接受組織考核。當聽說學校援藏工作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暫時無法接續時,他沒做過多考慮,主動提出繼續延長自己的在藏工作時間,隨后,羅克全又踏上了重返高原的路。
在西藏工作生活,眩暈失眠、食欲減退、呼吸困難等高原反應對從內陸省份來到這裡的人來說是經常事。夏天情況稍好,可到了漫長的冬季,空氣含氧量會降到隻有內陸的百分之四十,對身體是極大的考驗。一年多來,本就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羅克全又患上心肌缺血,他開始嚴重脫發,皮膚被強烈的紫外線晒得黝黑,遠離親人的孤獨感更經常會在心間充斥。可聊起援藏工作的收獲,羅克全還是覺得很滿足。
一年半的時間,500多個日日夜夜,羅克全拒絕空轉、不枉此行、沒有遺憾。
沒有暑假的這一年,日子仿佛過得飛快,回家的日期也一天天地近了。羅克全的筆記本上寫滿了還未完成的事。自己購買的制氧機、加濕器和治療高原反應的藥品,新來的援藏干部還用得上,已經陸續打包起來委托人收好。哪些書是老師們最近的研究課題正需要的,哪些學習資料是學生們以后可能會用得上的,要一一送給大家。專業英語是在藏大的最后一堂課了,去和同學們正式告個別,再嘮叨一下未來的學習計劃。再和青年教師舉行一次座談,叮囑大家科研上還要抓緊,隻要條件允許,就一定要繼續讀博。已經答應去西藏民族大學再作場報告,課件還要繼續完善。再去看一看學校旁邊的拉薩河,那是自己散步時最愛去的地方。
靜靜的拉薩河碧波蕩漾,終年不息,哺育呵護著高原“日光之城”的各族兒女,蜿蜒流淌匯入雅魯藏布江奔騰入海。羅克全說,在自己的青年時期,曾經被一些感人事跡深深打動。進入新時代,“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等,他們放棄優渥條件、矢志艱苦奉獻的崇高精神激勵著自己不斷前行。羅克全說,他只是百千萬援藏干部中的一個,就像這拉薩河水的涓涓一滴……(來源:吉林大學新聞中心網站 文/攝 曲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