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老舊小區綻“新顏”

2020年11月18日08:15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遼源老舊小區綻“新顏”

立冬過后的這段時間,遼源市氣溫始終舒適宜人。

吃過早飯,家住龍山區國康小區的宗桂芹和鄰居們像往常一樣,坐在院子石凳上聊天、打牌。宗桂芹居住的樓房建於1988年,經過30多年的使用,基礎設施陳舊、供水系統老化,但是今年,宗桂芹驚喜地發現,小區一點點變美了,院內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老人們也有了休閑的好去處。

這一切都得益於遼源市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今年以來,遼源市委、市政府克服疫情帶來的諸多不利因素,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截至目前,43個小區開工率為100%,地下地上、樓內樓外改造工程已經全部竣工。

高位推動

高起點規劃引領城市品質提升

管道堵塞、線路雜亂、公共設施老舊……這是不少老舊小區的“通病”。

早在2018年末,遼源市委、市政府就把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立足自身實際,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遼源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責任清單,建立職責明確、分級負責、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在謀劃和推進過程中,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老舊小區改造相關工作,並開展摸底調查,建立數據庫,征求居民意見建議,形成了改造計劃,明確改造范圍、改造內容和技術指導原則,完成了調研、立項等項目包裝前期和項目合規手續辦理,為項目開工贏得了時間。

2019年4月15日,國家三部委政策出台后,市委書記柴偉、市長孫弘先后到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對接工作,爭取項目資金,多次督促檢查指導項目建設情況。為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老舊小區改造領導小組堅持例會制度,每周六上午、下午分批召開例會,調度施工進度,部署安全生產及疫情防控等相關工作。分管副市長組織各相關部門連續進行晨檢,及時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遼源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43個小區於3月20日就實現了全部復產復工,比往年提前了1個月時間。

在遼源市住建局局長王魁祥的辦公室,擺放著各類規劃設計手冊和方案,翻開后讓人眼前一亮,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后的效果圖清晰可見,每個小區、各棟樓和單元風格各有不同。

王魁祥告訴記者,結合全市現代城市體系規劃及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雙修工程”,經過充分論証科學設計,制定了老舊小區改造總體規劃、片區控制性規劃及“一區一案、一樓一案、一單元一案”詳細規劃,充分考慮臨山、臨河、臨景因素,建設特色小區,形成“一街一景”“一區一景”,打造覆蓋全城范圍的15分鐘便民服務生活圈。

重拳拆違

凝聚部門改造合力

走進遼源市教師新村小區,76歲的居民張桂芝正在給花壇內的花澆水,盡管已進入深秋時節,但是一株株花朵仍然舒展著花瓣,成為小區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前這裡都是居民私自開墾的荒地種蔬菜,今年,市裡下大力氣拆除違章建筑,菜園子不見了,草坪鋪上了,百姓的心更敞亮了!”提起生活的變化,張桂芝十分開心。

為了便於改造施工,騰空老舊小區內被佔用的公共空間,還利於民,遼源市集中城管、公安、區政府、住建等各部門力量,重拳拆違,對老舊小區內的違章建筑開展全面整治,堅決做到拆違不留死角、不留情面、沒有例外、一視同仁。共拆除違章建筑4143處,面積9.1萬平方米,清理荒地14.3萬平方米,拆除柵欄4.27萬延長米,清理僵尸車198輛,清理亂堆亂放雜物3149處,為改造施工掃清了障礙。

調動方方面面力量參與改造,各部門齊抓共建,形成改造合力。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市住建局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龍山區政府、西安區政府制訂全市改造規劃和年度計劃,積極爭取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各管線單位對老舊小區改造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集中對樓道內管線進行了合理布局,將供熱、供電、供水、排水、燃氣等管線重新排布,節約樓道內空間,確保樓道內管線整齊,聯通公司班子成員共同集資,解決資金問題,移動、電信公司積極主動籌措原材料,電業部門提前介入組織施工,合力確保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有序推進。

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前期准備工作中,市發改委、政數局、自然資源局、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工作,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精簡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施工過程中,市交巡警支隊在保障道路交通運行的情況下,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工程車輛順利抵達各施工地點。

“點單式”選擇

改出老舊小區新品質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一項建設工程,更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

如何調動居民參與熱情,從根本上避免“政府干、百姓看”的局面?

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遼源市各職能部門並沒有唱“獨角戲”,而是充分激發居民參與熱情,實現了多聲部“合唱”。充分尊重群眾意見,傾聽百姓呼聲,通過前期摸底、調研,把群眾的建議和改造部署安排有機結合起來,讓百姓說得算,真正改出效果來。

為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遼源市印制下發了“兩表一書”,即居民入戶調查表、改造內容選項表、物業費繳費承諾書各15000份,對43個老舊小區深入細致開展實地調查,宣傳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

經過廣泛討論,一個個獲得大多數居民認可的方案新鮮出爐:教師新村小區雜亂不堪的垃圾場規劃成了新的停車位﹔國康小區新建的涼亭讓老人休閑納涼有了好去處﹔吉嶺小區為孩子們修建了兒童樂園﹔金三角小區內新上了一套套健身器材……通過“點單式”選擇,遼源老舊小區改出了新的品質,點點滴滴的方便和舒適,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與此同時,還在小區裡設置了改造新舊材料對比展架,讓居民直觀看到嚴重破損的老舊管線、已經淘汰的部分材質,群眾直接監督工程用材用料。各施工小區內設置了居民會議室,派專人接待,傾聽居民的呼聲。設計中,設計單位現場走訪,結合各小區實際情況和居民需求提出設計方案,通過征求居民意見多次修改完善設計方案。實行居民監督機制,每個小區選出3名居民代表,全程監督舊改小區施工質量和安全。

此外,選取7個小區9個樓道進行樣板間制作,設計風格有外包式與扣管式,居民可根據不同風格、材質選擇自家小區樓道內改造樣式。各管線運營單位對樓道內管線進行了合理布局,將供熱、供電、供水、排水、燃氣等管線重新排布,實現移動、聯通、電信、吉視傳媒“4網合一”,供電電表箱實現“多表合一”,節約樓道內空間,確保樓道內管線整齊。

建管結合

居民自治激活長效機制

清晨5時,76歲的李敏像往常一樣身著紅馬甲,手拿垃圾袋走出家門,沿著樓前休閑小路,認真地清理路面上的碎紙屑、煙頭等垃圾,直到干淨為止。

李敏是龍山區國康小區6號樓居民,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對小區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變化最為清楚。

“今年,日子過得最舒心,環境好了,路也暢通了,再也不用為公共設施老舊、人行道變成停車道等問題發愁了!”提起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便利,李敏如數家珍。

更新改造只是第一步,“變臉”后的老舊小區如何進行長效管理、保持良好的環境?

遼源市積極引導居民自治,成立志願服務組織,鼓勵更多群眾參與創建家園的隊伍中,讓居民成為小區的“新管家”,激活老舊小區改造后的長效機制。

“小區環境好了,大家都很珍惜現在的生活,通過爭當志願者,可以維護現在的小區變化。”64歲的志願者齊善秋告訴記者。

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引入社會化的改造和管理力量必不可少。

為防止建管脫節,在工程初期,遼源市就確定了“誰建設,誰管理、誰運營”的物業模式,由街道社區、業主委員會以及施工單位形成聯合體,通過建立市場化模式,對改造完成的老舊小區實施物業管理。由於施工單位參與工程改造全過程,本著“建管合一”的原則,在改造完成並通過驗收后,由改造老舊小區的施工單位,成立物業服務企業,負責改造后的小區物業管理工作,運營期15年。

在推進“建管結合”的過程中,先后制定出台了《遼源市老舊小區改造后實施物業管理暫行辦法》《遼源市老舊小區物業服務質量評分細則》《遼源市物業服務企業信用信息管理暫行辦法》《遼源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考核方案》、修改了《物業服務合同》(文本),為小區改造后物業管理提供了政策性保障,進一步規范全市物業服務市場秩序,建立健全物業服務企業信用體系,提高服務意識,促進了老舊小區物業服務上水平,上檔次。(記者隋二龍 趙蓓蓓)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