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陽照在白城市洮北區東勝鄉曉光村村部,村委會的牌匾泛著金光,也晒紅了站在門前的白城市住建局駐曉光村第一書記王博的臉,看到道路遠處越來越清晰的羊群,王博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咱們的羊回來了。”王博推開村部大門,對村干部們說,大家聞訊后都跑出來圍觀。
“今年羊群又壯大了,這得有四百多隻吧!”有村干部說。
“叔、嬸,你們辛苦了。”王博笑著向羊倌老夫妻走去,歡迎他們凱旋。
“王書記,全部安全回家,一隻也沒少,你可以放心了。”羊倌王憲軍笑著說。
為了保障有足夠的天然草料,羊群在五月便被轉到了五十多公裡外的草場進行飼養,十月初返回村裡的農場准備越冬,五個月的時間不在村裡,這群羊沒少讓王博惦記。
“這些羊是我們的扶貧產業,每一隻羊都關系到村集體和貧困群眾的收益,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王博說。
2018年,為了幫助曉光村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在包保單位的幫扶協調下,曉光村建起了擁有10000平方米養殖園區的旭日東升家庭農場,以“合作社 貧困戶”的模式,發展育肥羊產業。
從最初的200隻小尾寒羊發展到現在的400多隻,從最初的一竅不通,到現在的育肥羊專家,農場的發展凝聚了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們的大量心血。
羊群被驅趕著進入羊舍,一隻潔白的小綿羊,沖進了灰色的成年羊群中,王博抱起這隻可愛的小綿羊,小綿羊也溫順地用舌頭舔著王博的手,咩咩地叫著。
王博說:“今年羊價非常好,現在一隻羊羔的價格在七八百元,目前農場已經銷售收入十五萬元,年底是母羊產仔的高峰期,預計今年收入突破二十萬元問題不大,扶貧產業發展得好了,鄉村振興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王博撫摸著懷中的小綿羊,眼神中滿是喜悅和期待。(記者張磊 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