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部扶貧協作:攜手奔小康

2020年06月16日08:45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東西部扶貧協作:攜手奔小康

延邊與寧波,跨越13個緯度,相隔2600公裡。乘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延邊與寧波建立起結對幫扶關系。幾年來,延甬兩地用熱忱和智慧書寫了一段“先富幫后富”的扶貧故事,用真情和汗水鐫刻了一份攜手奔小康的兄弟情誼。

東西部扶貧協作見真效結碩果

延甬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延邊州成立了以州委書記、州長任雙組長,州級相關領導和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延邊州東西部扶貧協作與對口合作工作領導小組。精准聚焦,幫扶協作碩果盈枝。

延邊州扶貧辦主任周延文:

為更好地促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延邊州出台了《寧波市與延邊州對口幫扶協作三年行動規劃(2018-2020年)》《延邊州東西部扶貧協作投資項目優惠政策》《延邊州東西部消費扶貧協作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延邊國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雅戈爾服裝控股有限公司、延邊仙峰薔薇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等53家企業落戶延邊,帶動千余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推動延邊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萬余人次。

延甬建立起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扶貧體系,動員寧波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2019年全年組織落實寧波社會各界向延邊捐贈資金和物資共計7700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兩地攜手抗疫,相互支撐,共渡難關。延邊州向寧波捐贈價值200余萬元的物資,寧波市緊急調配3萬隻一次性口罩、1萬隻進口口罩支援延邊州抗疫,並向琿春公安局定向捐款7萬元用於購買抗疫物資,寧波在延11位干部參加防疫志願者活動。

結對幫扶的橋梁和紐帶

為了更好地加強互動,延甬人才交流頻繁。截至2019年末,兩地互派挂職干部120人、專技人才606人。一批批挂職干部和專技人才來到延邊,他們奮戰在扶貧一線,在發展規劃編制、資源對接、項目引進及推動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得到當地干部和群眾的一致認可。

寧波市北侖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挂職汪清縣委常委、副縣長)曹敏杰:

2018年,我受寧波市委選派到汪清縣挂職工作,能親身投入脫貧攻堅,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到縣裡工作后,就想當好兩地結對幫扶的橋梁和紐帶,一步一個腳印地干,踏踏實實地做,為貧困老百姓找到脫貧致富的門路,為汪清縣脫貧摘帽奔小康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今年4月,汪清縣實現脫貧摘帽,這一成績令人歡欣鼓舞,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發展產業是汪清縣脫貧的主要途徑。自2017年寧波市北侖區與汪清縣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來,兩地充分發揮汪清縣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把發展黑木耳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重點,以工業思維實施整體布局,狠抓落實,同時又以繡花功夫破解特色產業發展難題,小切口精准施策。3年來,累計援建實施20個黑木耳產業項目,特色產業在汪清落地生根。

眾人拾柴火焰高。北侖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幫扶汪清,以胡朝霞愛心團隊、“紅領之家”為領銜的社會組織,通過富有創造性、靈活性和針對性的工作解決了一系列社會問題,與政府、企業扶貧形成優勢互補。在實踐中,堅持一家人觀念、一盤棋思想、一條心行動、一股繩意識,匯聚起了精准扶貧的強大合力。

同時,北侖在產業、醫療、培訓和社會四大方面精准施策,持續發力,幫助汪清縣貧困殘疾人不斷提高自主脫貧能力,提高生活水平,貧困殘疾人家庭“兩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落實。

家喻戶曉的“北侖醫生”

隨著北侖區與汪清縣對口幫扶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兩地衛健系統簽訂了衛生健康合作協議,建立了全方位醫療幫扶機制,基本實現了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等)、放射科、產科、泌尿外科、病理科、普外科等汪清縣急需醫療學科的全覆蓋。

在北侖區的幫助下,汪清縣泌尿外科中心和消化內鏡中心正式挂牌運行,“北侖醫生”已在汪清家喻戶曉。北侖區以援醫支教為主線,覆蓋其他領域、多學科、全方位、立體式幫扶格局基本形成。

寧波市北侖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虞日考:

到汪清縣醫院交流以后,了解到泌尿科成立時間不長,技術水平相對薄弱。於是我們在同縣醫院醫生日常交流醫學知識以外,得到了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引進許多儀器設備,使醫院泌尿外科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逐漸走向成熟。其中前列腺增生症和泌尿系結石的診治已達到三級醫院水平,解決了當地患者病痛問題。

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醫院開展24小時體外碎石工作,及時有效地緩解患者疼痛,受到百姓的廣泛認可。

以自身所學幫助當地患者恢復健康,手把手指導縣醫院醫生,努力幫助他們提高醫療水平,提升為當地老百姓服務的能力。雖然遠離家鄉,但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百姓。

專業農場裡的笑臉

援建優勢產業,桑黃變成“黃金果”,累計投入資金4405萬元,建成135棟桑黃種植大棚,種植菌段71.8萬段﹔全力打造“山上旅游山下果,田裡稻牛院白鵝,農家菜菇園中藥,鄉村草莓城郊花”的農業特色產業格局﹔援建東北最大的杏鮑菇生產線,實施總投資2.58億元、年產3萬噸的安圖杏鮑菇項目﹔累計援建實施汪清黑木耳產業項目20個,投入援建資金近億元﹔援建旅游產業,鄉村旅游有了“文藝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寧波市因地制宜,不斷援建延邊州特色產業項目,投資金、謀銷路。隨著產業不斷擴大,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腰包鼓了,笑容也多了起來。

紅雞冠黑木耳專業農場就是受益項目之一,農場佔地面積18.2公頃,新建地膜大棚132個。項目採取“黨支部+農場+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實行經營管理及銷售統一化,可實現年產值600萬元,上繳扶貧收益2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400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121人實現脫貧。

建檔立卡貧困戶聶淑花:

真心感謝北侖投錢幫我們建設了這個專業農場,讓我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工作、家裡都能兼顧,一天120元錢當天結算的工資過去想都不敢想。場長照顧我們這些年齡大的,不讓我們干累活,我這心裡別提有多感動了……

去年一年,我在農場掙了將近兩萬元。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買什麼東西都有底氣了,家裡新買的冰箱裡存滿了魚和肉,雖然我和老伴兒都不再年輕了,但是我們覺得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記者楊悅)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