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日記: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社區戰“疫”

2020年02月08日10:23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街道社區是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的一線堡壘。近日記者深入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重慶街道4個社區,進行實地踏查——

2月5日,星期三,氣溫零下29℃。

上午10時30分,我們來到長春市朝陽區重慶街道辦事處。

平日,這裡是長春市最繁華的地段,如今,看不到往日的人來人往和車水馬龍。

來到街道社區採訪之前,有朋友問:“你們怕不怕?”

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進入社區那一刻起,我們就融入到這場戰“疫”中。

“說不怕是假的,但總得有人做這事兒。”

重慶街道辦事處的所在,是一棟四層小樓。

在門口登記處,一名工作人員對我們進行全身消毒。

“今天上午,那50個噴霧器一定要到位,完成228棟居民樓的消殺工作!”黨工委書記張立群從二樓匆匆下來,回頭喊道。

頭發略顯凌亂,眼睛充滿血絲,59歲的張立群已經連續十幾天睡在辦公室。

“提醒各社區,重點區域要做重點消殺!”話音剛落,街道辦主任王金哲從一側的房間裡走出來,雙手扶著腰。

“金哲,你這腰椎骨裂還在恢復中,要少動。”張立群走上前,關切地說。

在二樓計生科辦公室裡電話聲此起彼伏,三四位女同志人手一摞大表格,依據上面的信息連線排查轄區住戶。

“小疏漏可能釀成大隱患”,我們看到她們在電話裡一遍遍詢問,在表格上一遍遍校對。

“昨晚大伙忙到半夜,今天不到8點,就又開始了新一輪排查。”科長劉文波說。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劉文波接到疫情防控工作排查的通知。她跟家人簡單交待幾句,立馬趕回街道辦事處。

除夕之夜,計生科全員挑燈夜戰。

“您好,為保障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如您有接觸武漢來長人員,或家裡有武漢來長人員請務必告知我們。”這句話,計生科的同志每天要說上幾百遍。

“重慶街道地處中心城區,均為老舊散小區,人口流動大,排查難度也大。”朝陽區人大重慶街道工委主任於志國告訴我們,由於街道辦副主任胡永東被隔離,於志國接管了他的工作。

1月28日凌晨,在重慶街道轄區內發現第一例疑似病例時,胡永東曾與疑似病人面對面進行安撫。

后來,該病例被確診,胡永東屬密切接觸人員被隔離。

“你們怕不怕?”採訪過程中,我們問。

沒有聽到豪言壯語。“顧不上怕,隻想干好自己的事兒。”“說不怕是假的,但總得有人做這事兒。”……

“笨功夫要下,巧招也得想”

重慶街道下轄4個社區。

光明社區、新華社區、崇智社區、北安社區——這是4個戰斗堡壘。

光明社區內有87個公寓,2個商務樓。出租戶、空房戶多,情況復雜。

“轄區內流動人口達60%,剛開始我對排查真是心裡沒底兒,總怕有啥事兒會漏掉。”年過半百的社區黨委書記郭相麗說。

“心裡沒底兒”,“逼”著郭大姐想出一個個好辦法。

人盯人、戶盯戶,對門包保、鄰裡包保,再依靠網格群、黨員群、小公寓群,進行聯防聯控。

就在前一晚,小公寓群裡傳來信息:在一家公寓樓道內發現兩名衣著單薄、無家可歸的女孩。

進一步核查認定:兩名女孩是湖北籍。

郭大姐當晚立即上報街道,經層層協調,最終將兩名女孩妥善安置。

“忙活完一看表,凌晨兩點多。”郭大姐說,“社區工作平時就繁瑣,有時會忙到很晚,丈夫很不理解。最近天天工作到后半夜,他也不再啰嗦了。”

不但不啰嗦了,這次戰“疫”,丈夫邢立波也來支援。

正跟郭大姐說著,社區的門開了,邢立波和兩名工作人員抱著消毒噴霧器走了進來。

“他現在是社區的司機、運輸工,還兼我的保姆。”郭大姐笑著說。

“像逐門逐戶排查這樣的笨功夫要下,但巧招也得想。”新華社區黨委書記李坤說。

瞭望哨,便是新華社區落實聯防聯控想出的一個好辦法。

樓對樓設置瞭望哨,一旦發現對面樓棟空房的燈亮了或者有其它狀況,立即上報。截至我們踏訪,瞭望哨共提供了30多條返長人員信息。

社區黨委書記李坤笑著講了一個“烏龍事件”:“2月3日晚,瞭望哨來報,說有一戶湖北籍人員回來了,因為看到他們扔垃圾了。調查后原來是虛驚一場,這戶人家在回家后第一時間已經報備了。”

崇智社區除進行地毯式排查到位、聯防聯控,則充分利用對講機來開展防控工作。

見到網格員臧文軒時,他正在樓棟間逐戶排查。此時,對講機響了,是社區傳來信息,讓他迅速返回。

“每位網格員都配了對講機,有事可以隨時溝通,機動性強,便於處理任何突發情況,同時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接觸。”臧文軒說。

鄉村有大喇叭,北安社區的小喇叭最近也是名聲在外。

下午4點,北安社區黨委書記劉華宇和同事們手提擴音器進入轄區,“疫情小喇叭”開始廣播了。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外來的朋友請電話聯系社區”……一聲聲溫馨的提示,回蕩在居民樓之間。

“我們有信心保護好自己的家園”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在社區走訪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的巨大能量。

在新華社區,我們隨網格長張鑫回訪住戶。

“大娘過年好!我是新華社區網格長,這幾天就不要串親戚了,在家多休息、多喝水,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

“沒問題。孩子,你太辛苦了,嗓子都啞了。放心,大娘幫不上什麼忙,在家好好待著,就是為社會做貢獻了。”

在新華大院,防疫小分隊連日嚴盯死守。

見到賈桂鳳時,她正在小區門口對出入車輛進行詳細盤問。她是防疫小分隊的隊員。“我負責小區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說這話時,她的語氣盡顯堅定和自豪。

防疫小分隊多由志願者組成,平均年齡65歲,對小區情況清晰明了,大事小情都逃不過他們的雙眼。

中午,北安社區沿街商戶孫大姐夫婦為社區工作人員送來20盒“愛心草莓”。

孫大姐跟我們說:“看到她們舍小家、為大家,我也想幫著做點什麼。送點水果,給她們補充點能量,也表達一份我的心意。”

也是在北安社區,黨員劉阿姨聽說社區工作人員感冒了,馬上叮囑老伴送來了一盒感冒藥。

10多天堅守崗位,北安社區黨委書記劉華宇隻能抽空通過視頻與家人見上一面。

4歲的兒子在視頻裡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啊?”

“心裡挺不好受,現在不敢跟孩子視頻了。”劉華宇說著,眼淚流了下來。“群眾跟咱連著心,我堅信所有的努力不會白費。我們有信心保護好自己的家園!”(記者趙廣欣 王丹 丁研 實習生徐中強)

(責編:關思聰、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