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長忠(左一)在給學生講解燕麥育種技術。 王野村攝 人物名片 任長忠,1964年生,吉林白城人。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吉林省白城市農業科學院院長。30多年堅守農業…
自主研發 打造高鐵名片 本報記者 劉以晴 比照實驗數據,調整方案細節,張國芹正在辦公室裡設計圖紙。今年40歲的張國芹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的工程師,也是復興…
科技助力 守護黑土糧倉 本報記者 祝大偉 吉林省梨樹縣高家村,一塊200多畝的試驗田,在梨樹縣康達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青魁的心裡是塊寶地。 “當年,這是塊沒人願意種的低產田。”楊青魁…
在中國農業大學實驗站,工作人員正在記錄黑土地耕層土壤樣品數據。 周存笑攝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農墾大河灣農牧場有限公司耕種的黑土地上,農戶喜獲大豆豐收。 本報記者 張 棖攝 航拍黑…
在吉林省梨樹縣郭家店鎮蔬菜村,310多畝玉米地綠意盎然。 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韓鳳香帶著記者仔細看地裡的土,“捧在手裡感受一下,又軟又輕,因為土裡腐殖質越來越多了。”韓鳳香把“梨樹…
包粽子比賽開始了,粽葉和彩繩交錯,米香四溢,人聲鼎沸。6月3日端午節傍晚,吉林省梅河口市東北不夜城特色商業街熱鬧非凡。“客人一批接著一批,都算不清客流量了。”燒烤攤主范玉華瞅著不遠處的包粽子比賽現…
鬆嫩平原西部分布著大面積難治理的重度蘇打鹽鹼地。 “希望這‘光板’的鹽鹼地都變綠,變良田,變草地。”這是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梁正偉的目標。至今,整整20年,為了讓寸草不生的鹽鹼地上…
頂著烈日步入玉米地裡,語重心長地囑托:“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 踏著晚霞漫步查干湖畔,提出“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 登上裝配完…
春耕接近尾聲,嫩綠的玉米苗從土裡探出頭。忙完“梨樹模式”春耕培訓,吉林省梨樹縣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稍稍鬆了口氣。 王貴滿今年62歲,干農技推廣工作近40年,任站長27年。這兩年,正是“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