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幸福中国行 | 民族瑰宝绽华彩 松原非遗专场文艺演出精彩上演

人民网松原10月13日电 10月12日晚,“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参访团走进松原群众艺术馆,欣赏松原市非遗专场文艺演出,感受一场凝聚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活民族风情的非遗文化盛宴。
松原市非遗专场文艺演出现场。实习生 王思皓摄
演出在满族传统舞蹈《清风响铃》中拉开帷幕。来自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们身佩铜铃、舞姿灵动,清脆的铃声与优美的动作交织,生动再现了满族先民的狩猎场景,瞬间将观众带入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
满族传统舞蹈《清风响铃》。实习生 王思皓摄
满族歌曲《大金得胜陀颂碑》。实习生 王思皓摄
整场演出精彩纷呈,十个节目各具特色,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满族歌曲《大金得胜陀颂碑》《岁月沧桑话草原》旋律悠远,承载满族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传承,唱出了各民族紧密团结的情怀;蒙古族舞蹈《醉美草原》节奏欢快,展现了草原儿女的豁达乐观与生活热情;女高音独唱《赞歌献给亲爱的党》深情款款,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党的真挚情感与坚定追随;歌曲合唱《郭尔罗斯有条河》以“引松工程”为线,再现七十年代前郭县各族群众历时八年挖通“草原运河”复活查干湖的壮举,以悠扬旋律诉说河流承载的奋斗史与草原儿女的家园情怀,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与生态守护成果。
蒙古族舞蹈《醉美草原》。实习生 王思皓摄
“感知幸福中国行”参访团全体起立鼓掌。实习生 王思皓摄
前郭县民族歌舞传习中心高志军表演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四胡,独奏《牧马青年》,音色醇厚、旋律古朴,描绘出牧马青年驰骋草原的生动画面;前郭县民族歌舞传习中心郭尔罗斯马头琴乐团表演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以高超技艺模拟出万马嘶鸣、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琴声苍凉辽阔又激昂澎湃,充分展现了蒙古族音乐独特的感染力;歌曲联唱《蒙古人》《欢乐的那达慕》将气氛推至高潮,前郭县民族歌舞传习中心那日泰组合以蒙汉双语和丰富的声部融合,传递出草原盛会的欢乐与民族文化的活力,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雷动,纷纷起立加入到载歌载舞的行列中。
蒙古族四胡独奏《牧马青年》。实习生 王思皓摄
蒙古族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实习生 王思皓摄
“我一直对中国的民族舞蹈很感兴趣,所以听到大家都在唱歌,就自然而然地跟着跳了起来。”来自意大利的参访团成员梅一苓说,“我认为演出非常完美,可以打满分!”
歌曲联唱《蒙古人》《欢乐的那达慕》。实习生 王思皓摄
满族新城戏《洪皓·婚庆》片段。实习生 王思皓摄
压轴登场的是享有“天下第一团”美誉的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他们带来了满族新城戏《洪皓·婚庆》片段。该剧以历史人物洪皓出使金国、传播中原文化的故事为背景,曾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三次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演员们以精彩的演绎让观众充分领略到满族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演出形式,让所有的朋友了解松原、关注松原。”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陈喜强说,“希望民族文化能够走向世界,也欢迎全世界的友人来到松原。”
歌曲合唱《郭尔罗斯有条河》。实习生 王思皓摄
松原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市拥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331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75项。本场演出从中精选编排,既是对非遗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精彩样本。
满族歌曲《岁月沧桑话草原》。实习生 王思皓摄
演出结束后,参访团的外国朋友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场高水准的艺术演出,深切感受到了松原乃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见证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的蓬勃生机,是一次难忘的“幸福”文化体验,他们一定会将这份感动与震撼传达给更多的外国友人,助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习生 王思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