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吉林民宿经营者依托区位优势,升级设施服务

人民日报关注吉林:猫冬变忙冬 白雪换白银

本报记者  门杰伟
2025年02月07日08: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大宝农家院经营者杨宝青(左)在接待游客。
受访者供图

“宝姐,我们这桌再加点菜。”“宝姐,我快递过来的雪板在哪儿?”“宝姐,预订一桌晚上6点的铁锅炖,我们滑雪回来就吃!”……在吉林省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推开大宝农家院院门,喧闹的人声混着烟火气扑面而来,“宝姐”穿梭于游客与餐桌之间,忙得脚不沾地。

南沟村坐落在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东北侧,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滑雪场。大宝农家院经营者杨宝青热情好客、为人爽朗,被雪友们亲切地叫作“宝姐”。

“2010年我就开始办农家乐,是村里第一批。”杨宝青说,当年政府引导南沟村发展民宿产业,选取30户农民试点开办农家乐。杨宝青将自家3间房拾掇出来,一人兼任前台、保洁、厨师,招待来北大湖游玩的雪友。

那时,在南沟村搞民宿是个新鲜事。“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打鼓,谁会来村里住?”杨宝青没想到,办起民宿的第一年,陆陆续续就有雪友上门。

随着冰雪运动日益火热,游客人数更是翻着番地往上涨。

“依托临近滑雪度假区的区位优势、最先办起民宿的先发优势,山沟沟成‘聚宝盆’。”杨宝青说,眼瞅着生意越做越红火,她不断增加客房数量、扩大规模,还带动亲戚、邻居加入。大宝农家院从3间房发展到56间,最多可容纳200余人。如今,每年从12月中旬开始,大宝农家院的房间入住率始终在70%以上。春节假期,房间更是早被预订一空。

早些年,客人基本只有本省游客和少数外地的滑雪发烧友。现在,游客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北大湖“冰雪旅游”的名号越叫越响。

变化的不仅是规模和游客来源,还有提质升级的设施和服务。近年来,到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南方游客占比超一半,游客新需求推动民宿服务提升。“我们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响应顾客。”杨宝青说,一方面,增设烘干机、咖啡机等设备,打造娱乐室等年轻人喜爱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开发民宿小程序,实现房间在线预订,更准确及时地接收游客的反馈和意见。

曾经让人足不出户的冰天雪地,如今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资源。“深挖东北民俗特色,打造优质旅游体验,农家院很受游客认可,回头客多得很。”杨宝青说,每年雪季,农家院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生意越来越火爆,“猫冬变忙冬,不轻松,但我们乐在其中。”说话间,又一拨游客推门进屋,杨宝青起身迎上前,热情招呼。

杨宝青的经历是南沟村大力发展冰雪旅游的缩影。近年来,南沟村乘着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借雪生金”,村民们搭乘着冰雪快车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村里常住人口1200余人、400多户,开设有149家民宿、客房800多间,可同时接待游客2000人。”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增发介绍,从最初的30户民宿发展至今,规模不断扩大。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南沟村升级农民旅游专业合作社,组建冰雪旅游联合会,民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一个雪季下来,每个农家乐和民宿的营业收入都能达到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

“民宿越做越精,电动窗帘、智能语音助手、室内装潢等方方面面都在升级。”张增发说,“无论年龄大小,冬天村里人没有闲着的。白雪换白银的故事,在南沟村持续上演。”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7日 12 版)

(责编:李思玥、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通化县:秧歌贺岁,锣鼓迎春 民间艺术让年味更浓
  2月6日,大年初九,通化县团结广场上,10支秧歌队、614名秧歌爱好者身着盛装,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快大茂镇第九届秧歌节拉开帷幕,用民间艺术传递浓浓的年味。高昂的唢呐、飞舞的彩扇、整齐的步伐、欢快的鼓点,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热闹的视听盛宴。…
这个雪季,吉林省成绩亮眼
  这个雪季,吉林省成绩亮眼,冰雪品牌的影响力、关注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全省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产业,下大力气推动冰雪经济发展,制定发布《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2024—2025雪季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指导全省奋战新雪季;新雪季开板大会、查干湖冬捕节和瓦萨滑雪节等品牌冰雪活动,带动和引领全省文旅系统加大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保障运行安全,确保雪季运行顺畅红火。…
“吉地过年”火热 吉林省春节假期年味浓冰雪旺
  冰雪相伴迎新春,非遗春节年味浓,博物馆里过大年……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白山松水充满浓浓年味,围绕“冰雪过年”“吉地过年”“非遗过年”主题,吉林大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旅市场活力涌动。 据银联商务大数据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2770.68万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337.55亿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