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举办首届福祉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研讨会
12月21日,由长春人文学院主办、吉林省社会学学会协办的“首届福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西校区综合实验楼演播厅举行。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杜文革、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连强、吉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杨延秋、吉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炳辉、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江凤艳、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东航、北华大学校长许适琳、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校长杨晓东等领导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学校领导、各学院负责人、中层干部、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作为一所具有福祉特色的民办高校,长春人文学院始终坚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需求,把建好福祉学科、研究福祉问题、培养福祉类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次研讨会聚焦中国福祉学问题,是国内首个福祉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研讨,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福祉学”概念,系统阐释了中国福祉学的内涵等问题。研讨会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党委书记柳轶主持研讨会开幕式。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和福祉特色,以及近年来学校在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大学文化等方面的标志性成果。
学校校长张兴海代表学校致辞,他介绍了学校福祉学科的建设情况,系统梳理了中国福祉学的发展脉络,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福祉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构想。
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杜文革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果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希望学校要充分发挥福祉特色优势,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与会相关领导共同为长春人文学院福祉研究院揭牌,作为国内高校成立的首个福祉学研究机构,旨在全面加强中国福祉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副校长陈彬主持大会主旨论坛。吉林省社会学学会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田毅鹏教授以“东亚的社会福祉传统及其现代转换研究——以中日两国为中心”为主题,《社会建设》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卫小将教授以“社会工作与社会福祉同源、协同、演进”为主题,长春人文学院福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继伦教授以“关于福祉学范畴及其学科体系框架的思考”为主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3名专家报告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思维超前、视野宏阔。结合多年的福祉理论研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探讨福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
此次研讨会还设置了“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福祉理论与学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福祉理论与人才培养”“福祉交叉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三个分论坛。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继元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30多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研讨会闭幕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元礼娜、社会福祉学院院长崔月琴、福祉研究院副院长赵继伦作为分论坛主持人,分别汇报了三个分论坛的研讨情况。
校长张兴海在闭幕式总结讲话中代表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各兄弟高校、与会专家学者和大会工作人员对本次研讨会的关心、支持和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利用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发挥福祉学科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把学校建成福祉特色突出、福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国内领先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办大学。
副校长付宏政主持研讨会闭幕式。他表示,学校将发挥学校福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切实回答好“强国建设、人文何为”的时代课题,下好福祉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先手棋”,为建设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努力奋斗。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在中国福祉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广泛的共识。首先,与会专家达成了建设中国福祉学和培养福祉人才的共识。一致认为,要集中力量建设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福祉学,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建立相关学科体系。其次,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建设中国福祉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智慧,各位专家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学及其学科交叉角度讨论了福祉学的实践基础、理论依据、现实价值、发展方向、坚持原则和思想方法等。此外,与会专家探讨了把福祉理念融入思政课、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与途径方法。研讨会还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福祉学科、培养具有福祉素质人才的理念。本次研讨会是长春人文学院进一步加强福祉特色的重要契机,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就如何建设福祉学相关专业、促进福祉学与相关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加强福祉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了系统思考和科学的规划。
来源:长春人文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