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放歌新时代 奋斗在南关 | 讲好南关非遗故事 让非遗扎根千家万户

2024年12月02日10:49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南关作为长春市的历史发祥地和文脉所在地,历史上素有“先有南关、后有长春”的说法,清道光年间就形成了方圆几百里内最大的村镇,1825年“长春厅”迁址到此,形成了长春市的雏形。多年来的文旅融合发展,让南关的历史文化底蕴愈发深厚,聚力文化振兴、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百姓能接触、感受和了解家门口的非遗项目,深挖非遗文化价值内涵,多措并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我们高标准打造了非物质文化展览厅,让广大市民更为直接地了解集聚在我区的21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12个省级项目,8个市级项目。17位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一个非遗工坊。

同时,我们也培养市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让其感知非遗的文化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广大市民认识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加深对非遗的了解,以兴趣为导向,从而真正将非遗文化进行传承。

我们的实施过程可以总结为三句话:“走出去”“请进来”“上天入地”的实施路径。大胆开展工作创新,不断提升我们的执行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

“走出去”。把非遗的魅力和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绽放,我们带领非遗传承人们先后开展和参与了金秋文化旅游节、吉大杏花节、粽享非遗文旅活动、国家文化与遗产日、冰雪节等活动,2023年南关非遗项目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

“请进来”,通过组织邀请吉林大学、长春大学等多家团体,走进南关区文化馆非遗展厅,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广大市民感受非遗的文化魅力。

“上天”是建立线上的宣传模式实施。我们多次走进FM95.3吉林经济广播宣传非遗并建立“与非遗同行”线上直播。“入地”是指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夯实服务工作基础,建立了非遗联盟之家,包含传统医药、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7大项。不断打造非遗保护服务的“朋友圈”。

“非遗进万家”累计直接服务市民30余万人次,间接服务50万余人次。围绕服务的开展,南关区非遗展厅展品数量突破250余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花园”增添一抹亮色。为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了雄厚的后备力量。同时,按照“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为此我们建立了由区文化馆青年干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省级宣讲志愿者组成,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023年“非遗进万家 ”荣获长春市一类志愿服务项目,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我们高举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讲好南关非遗故事,共享一场精神文化盛宴。让非遗永远扎根于“千家万户”。

(责编:李成伟、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