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长春税务:打卡农博会的“科技范儿”

2024年08月27日16:21 |
小字号

“千斤巨型南瓜”吸引游客纷纷拍照打卡、“上天入水”的无土栽培蔬果引人驻足、形态各异的现代菌物赞叹声不停、智能农机装备咨询火爆……在第二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新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充分展现,各项展品尽显“科技范儿”。

近日,在农博会现场,探寻税务部门在促进新农业发展的助力作用。

深挖小菌菇的“大潜力”

2000平方米的现代菌物示范区,是农博园今年最新建立的展区,由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是集中展示现代农业菌物培养、生长全过程的综合性示范区。

洁白无瑕的专利品种“玉木耳”、稚嫩又毛茸茸的猴头菇、正从菌褶中弹射的灵芝孢子粉……这些兼具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的菌类,吸引全国各地采购商和消费者咨询定购。

菌菇个头虽小,产业潜力可不小。“农民订购种植食用菌棒,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等食用菌长成后统一回收,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负责示范区菌类展示的福芝道(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秀莲介绍,目前公司已经生产灵芝150万段、木耳1500万段,经济效益达30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就业1000余人。

在现代菌物示范区一隅,一位主播正在通过直播间介绍着灵芝孢子粉产品,来自各地的网友时不时询问价格、功效等。

“我们通过直播方式向国内外销售,运营模式涉及一些税务处理,税务干部主动提供‘一对一’开票咨询和辅导,还为我们系统解读了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适用范围,让我们在菌物培养种植、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更有底气。”回忆起创业历程,段秀莲这样说。

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海内外,长春市税务部门紧盯企业涉税需求,就纳税申报规则、发票领用流程、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给出了权威解答和详细辅导,为多渠道销售的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税费服务,帮助跨境农产品销售企业了解国际税收政策,消除生产销售的涉税“盲点”和“堵点”。

看看智能农机的“大智慧”

农业耕作离不开农业机械,3.5万平方米的智慧农机展区,263家农机企业携2162台套农机亮相。吉林省首台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自动识别成熟度的果蔬采摘机器人、可剥壳的花生摘果机、人参收割机……“智慧”农机展示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潜力,吸引了不少农民朋友参观和交易。

吉林嘉隆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农机产品创新型制造企业,其钵苗移栽农艺技术由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集成配套产品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钵苗移栽的空白,保护性耕作处于国内领先的位置。

此次农博会,这家公司展出了具有秸秆归行、条耕整地、测深施肥、精量播种功能的新款条播一体机,吉林嘉隆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朱国宽介绍:“这种条耕机每公顷能提升15%—20%保苗率、提高3000斤左右的粮食产量,并且可以实现秸秆全量还田,有效保护黑土地。”

这已经是这款条播一体机在四年内的第四次迭代升级,相较于第一代来说,安全性更高、使用性能更加可靠,一公顷可节约15—20公升油耗,增产达到15%—30%,产品畅销东北三省一区。

“条耕机研发成本较高,国家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鼓励了我们的研发创新。”朱国宽介绍,近4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近300万元,伴随国家的政策的支持,公司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吉林省农委、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财政厅评为“科技型创新示范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 三大系列产品进入农机补贴目录,作为农业部水稻生产十大创新农艺技术重点推广。

近年来,长春市以独特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引领着区域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2023年,长春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01万千瓦,农机总动力相比六年前几乎翻了番,长春市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9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长春市税务部门持续支持运输、耕种、植保、收获等9大类别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相关企业发展情况,辅导企业准确归集第一时间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同时,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识别各类税费政策适用主体,并通过互动平台、电子税务局等渠道“滴灌式”推送税费政策,不断增添企业敢投入、敢创新的底气。

探寻特色养殖“新秘籍”

渔业展馆内,镇馆之宝鲟鳇鱼、通体洁白透明的海月水母、各式草鱼、鲢鱼、鳙鱼等经济类鱼种……无论是带孩子了解科普还是参观打卡,抑或了解最新渔业资源,在展馆里逛上一圈都能得到满足。

在高纬度冰雪长春成功落地的“稻田养蟹”项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生态良性循环的“一水两养、一地双收”新模式,为稻农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2018年,由省科协和省农业厅牵头,吉林省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王秋举和他所带的研究生来到南崴子街道,依托南崴子村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科技小院”——农业技术专家团队带领科技人员、研究生长期驻扎农村和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稻渔科技小院为技术中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开启特色养殖新路径,建立起具有吉林特色的“双边沟+分箱插秧”稻田养虾蟹模式。

随着合作社规模迅速发展壮大,财务处理、纳税申报等财税服务需求开始增加。为引导合作社规范经营,当地税务部门组建专班上门辅导,通过定点帮扶、定期辅导,围绕涉农产业可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进行重点讲解,确保涉税政策适用准确、合理规范,财务账目清晰。

建立一家科技小院、带动一个产业发展、辐射一片乡村致富。正是看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科技小院”周边水稻种植户也逐渐意识到科学种田“新模式”的优势,周边50余户村民找到赵春雨,要加入合作社,一起搞水稻虾蟹养殖。

“2023年以来,我们已享受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相关税费减免2万余元。得益于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我们的‘吉蟹®’‘吉米吉蟹®’‘河米蟹®’‘唐王蟹府®’‘淼淼蛙®’优质稻米与河蟹自主品牌和产品走出南崴子小镇,走进了农博会。我们也将持续发挥科技小院优势,不断扩大农户税收优惠政策受益面,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赵春雨表示。

“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如何纳税?农产品销售有什么优惠政策?针对特色养殖企业,长春市税务部门梳理政策,使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漫画,将农林牧渔的免税政策送到了企业、农户手中。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以线上云端推送和线下响应诉求的方式,依托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为纳税人“点对点”解决涉税疑难问题,助力现代农业绽放希望之花。(张婷娟 纪昊然)

(责编:李思玥、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