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税务:盐碱地改造增收背后的税务力量

在吉林省通榆县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仓储车间里,收获的大豆颗颗籽粒饱满、质量上乘,这些“金疙瘩”即将成为植物油的优质原料。据该公司负责人毕见波介绍,因通榆土地盐碱沙化严重,往年大豆每亩产量不足120公斤。
自2016年以来,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院士团队、吉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共同创立通榆“科技小院”,在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强化科技赋能,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工作,有20多个涉及土壤改良和适应性作物培育研发的科研课题结题并实现成果就地转化,“吉大豆19号”品种在通榆实现公顷产量超7000斤,增长了一倍以上,“领科10”“辽绿8”绿豆喜获丰收,增产30%以上,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新洋丰科技小院的带动下,中国农业大学和吉林大学的专家把大豆新品种带到了这里,并采用测土配肥、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创造了东北风沙盐碱地大豆高产新纪录。
“在科技引领产量翻番、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道路上,税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贴心服务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助力我们前行。”毕见波表示。据了解,通榆县税务部门通过“万企兴万村”专项行动,对科技小院开展定点帮扶、定期辅导、专员护航,让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六税两费等惠农助农优惠政策及时精准落地见效,300多万元的税收政策红利成为科技小院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
几年来,科技小院不断拓宽农民致富路,该公司陆续在全县建立了工作站68个,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00余次,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推广应用技术种植面积5000余公顷,帮扶农户增加产值2500余万元,带动35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向海泥湾”弱碱大米等地理标志农特产品走进农博会、畅销省内外……“有了税务的利好政策和优质服务,我们投身现代农业、科技种植的底气更足了。我们正在选育耐盐碱高产新品种和田间管护新技术,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接下来,我们将再建立104个科技小院工作站,实现村村全覆盖,带动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毕见波表示。(丁宁 韩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