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小彩票”撬动大资源 “四促进”推动新发展

2023年11月07日13:30 |
小字号

2022年至今,和龙市充分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示范引领作用,依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补助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6090万元资金,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以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以桑黄集群促进增收致富、以文化资源促进文旅产业、以人才培育促进发展潜力,形成了和龙市乡村振兴新模式。

以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一是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5名市委常委牵头包示范区镇,32名市级领导“全覆盖”包示范区各村;11名副科级干部通过换届选举到村任职,有效解决了部分村带头人队伍缺少“主心骨”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平均年龄48岁,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示范效应。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作用。健全完善了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在发展经济、落实民生举措、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中带头示范、以身作则,引领村庄文化、村民文化导向,有效带动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之中,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三是创新开展“精准画像”工程。以“重点事项清单”为基础,组织开展三级书记对镇、村、户进行“精准画像”,提升示范区内乡村治理建设能力。示范区镇党委政府、村组织逐年完成关键事项,镇村整体画像,促进农村“一年比一年好”;示范区农户联系人主动下村入户“精准画像”,每月开展至少1次帮扶工作;一个个农村家庭的画像从模糊变得清晰,纳入监测对象137户231人,47户77人消除风险,构建了和谐稳定良好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桑黄集群促进增收致富。一是桑黄产业集群发展。和龙市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补助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资金为基础,撬动各类资金2.3亿元,全力建设八家子桑黄小镇,推进桑黄产业快速崛起,桑黄产量占国内总量的65%,2022年建设了覆盖5个镇、10145名脱贫人口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当年桑黄产量达到了6.74万公斤,产值2700万元;同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了包含桑参加工、商贸物流、研发检测、仓储物流、文化旅游“五大板块”和桑参产品营销平台集群产业发展格局。二是科技先行持续创新。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主导的团队技术支持,共建“桑黄科技小院”;助推示范区内大阳参业等企业参与国家“人参等道地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示范项目”,参与《吉林省中药材标准》和《中药炮制规范》桑黄篇目标准制定,与延边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家高等学府达成全产业链研发合作,推进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选育长白山地道优质桑黄菌种“黄之皇”,申报5项专利,获得7项科技成果,开发出桑黄药膳7个系列29个品种,推动桑黄酒、桑黄灵芝粉、桑黄灵芝精、人参茶饮等创新产品先后走出和龙,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比重达42.6%,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值达10.6亿元,同比增长8.5%,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三是集体农户双向增收。在桑黄产业集群的带动下,示范区内县级及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7家,家庭农场发展到48家,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到2556万元,村均收入达到45.64万元,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96元,较上年增长7.5%,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带动农民致富目标。

以文化资源促进文旅产业。一是拓展红色文化。深入挖掘抗联红色文化,充分利用青山里战迹地、渔浪村抗日根据地、百日坪战迹地、药水洞抗日纪念地、马鹿沟战迹地、牛腹洞石洞革命遗址等特色鲜明的红色资源,建设全域旅游和干部教育示范带,承接各级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和研习活动,西城镇金达莱村成为国家文旅部和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二是挖掘民俗文化。深入挖掘朝鲜族民俗文化和渤海国历史文化,推动“三产融合”快速发展,打造集农产品生产销售、民俗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旅游新区。三是延伸产业文化。以桑黄产业为主体,形成以辣白菜、大米、蜂蜜、松子为主,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民俗食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力量打造延边州面积最大、集成化建设水平最匹配的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加工区,推出“平岗”“碧岩山”“吗西达”等10大注册商标系列大米产品,年销售大米3万吨,打造了和龙市优质产业文化品牌。

以人才培育促进发展潜力。一是大胆使用人才。深化“四个一批”举措,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推荐350余名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人群进入示范区各村“两委”班子,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主心骨”;招聘基层治理专干18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人,全面服务示范区五大振兴各项事业。二是精准培育人才。定向培养 2名智慧农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26名农村基层实用人才获免费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挖掘培养乡土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专业人才不断提质增量。三是全力储备人才。探索推行“年轻干部库”“人才储备库”和“基层党员库”, 将识才、留才、引才与日常活动相结合,搭建示范引领平台、为民服务平台、基层建设平台“三库三平台”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留在和龙参与乡村建设,用人才储备深度强化和龙市未来发展潜力。

(责编:李洋、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