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树:移风易俗焕发光彩,文明新风润泽“梨城”

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培育文明乡风,近年来,梨树县以破除陈规陋俗、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社会新风为目标,大力加强乡风民风建设。现如今,梨树县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一幅幅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绚丽画卷在梨树大地徐徐展开。
部门联动,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梨树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等9个部门制定印发《梨树县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突出“村规民约”思想引导,提出治理重点、治理目标,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在源头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印发《启动“同心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八大任务”,细化“同心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内容,针对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不良习俗,引导各乡镇(街道)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文体活动等文明实践活动。印发《梨树县关于持续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实施遏制高价彩礼、抵制厚葬薄养、治理大操大办、狠刹赌博歪风、破除封建迷信“五项行动”,落实落细69项任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立足本地实际,各自推进移风易俗流程化、标准化建设,落实好移风易俗各项工作任务。
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举办梨树县首届“情定南河 爱满梨树”中式集体婚礼,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家庭背景的8对新人,身着喜庆的中国传统礼服,以喜事新办的方式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告别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这些婚俗陋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围绕移风易俗“五大行动”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拍摄各类题材宣传片,深入学校拍摄“拒绝升学宴 弘扬时代新风”宣传视频,通过“转乡梨树”APP、“德兴梨树”微信公众号展播,浏览量达到1万余次,引导人们争做文明风尚的培育者和践行者,焕发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结合“4·23”世界读书日、全民知识产权宣传周、“书香吉林”阅读季、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以及寒暑假等时间点,通过大喇叭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100余场,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每逢春节、清明、元宵等重大节日节点,第一时间发起倡议,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二人转、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将移风易俗具体内容完美结合,把移风易俗新风尚传入百姓耳里,唱进百姓心中。
示范引领,倡树文明新风。梨树县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创新农村移风易俗新路径,一年来,选树“梨树好人”52名,“四平好人”32名,“吉林好人”2名,“第十届省级道德模范”1名。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大院,组织“百姓名嘴”“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志愿者深入宣传移风易俗,引导广大群众形成懂文明、重品行、讲道德的行为自觉,夯实移风易俗工作基础,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以“梨树好人”“新时代乡贤”“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典型选树活动为抓手,利用媒体宣传、典型人物宣讲等方式,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道德积分,助力乡村治理。以培育文明乡风、推动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创立有组织机构、评分标准、资金保障、管理制度的“道德银行”。规范积分流程,道德机制“转”起来。由村三委成员、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普通村民联合组成五人积分评定小组,严格按照“开户-认定-评比-公示-兑现”工作流程组织运营,着力畅通乡村善治的“新路子”。强化保障力度,积分兑换“评”起来。指导“道德银行”详细制定积分细则、评比台账、奖品清单,按照“财政安排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社会(企业)赞助一点”的资金筹集方式,已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兑换30余万分。坚持常态长效,道德评价“热”起来。以“道德银行”积分制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农民生产生活习惯逐渐改善,知法守法、文明风气、和谐邻里、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愈发浓厚,参与文明实践热情不断提升。两年来,共建成“道德银行”54个,吸引近1300余户农村家庭参与,储户参与村(社区)志愿服务办好事实事共3000余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