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長12倍 長春科技創新能級顯著躍升
人民網長春11月19日電 (記者李思玥)“研發投入增長48%,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數量增長6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增長12倍……”今日,在“奮進長春 高質量發展‘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上,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王立章用一系列亮眼數據,勾勒出“十四五”期間長春市科技創新能級的顯著躍升。
創新指標“加速跑”,全球排名躍升新位次
“十四五”期間,長春市科技創新核心指標實現全面快速增長。較比“十三五”末,每年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由135.63億元提高到201.3億元,增長48%。
更令人振奮的是創新成果的“井噴”:每年的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數量,由560項提高到4000項以上,增長6倍﹔每年通過評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由512戶提高到7000戶以上,增長12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3戶提高到3500戶以上,增長74%﹔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由5.7件提高到14.05件,增長146%。
量變引發質變,長春在全球科研城市的排名提高到第24位、在世界百強創新集群的排名提高到第72位,城市創新名片在國際舞台上愈發閃亮。
攥指成拳聚合力,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
為將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創新力量攥指成拳,長春市系統性優化創新生態。通過召開“政產學研協同 地校院企攜手 創新引領長春振興突破發展大會”,建立市委科技委統籌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機制、科教產一體化推進機制,實施《長春市科技創新條例》、“5616”科創行動計劃,有力地促進了“政產學研金”深度融合。
在此基礎上,長春市大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組織企業自主攻關、產學研聯合攻關、產業鏈整體攻關,立項支持50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12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離軸三反光學系統等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創新藥“金蓓欣”等成果填補國內空白,車身一體化壓鑄等成果推廣應用。
為推動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長春構建了全鏈條支撐體系:組建7個成果轉化工作組主動對接,建成5家概念驗証中心、28家中試基地和16家科技產業園,並構建了轉化項目遞進支持體系,陪伴科技成果跨過“斷裂帶”、走出“死亡谷”。
企業梯隊量質齊升,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創新主體培育成效顯著。通過持續推進政策惠企、生態育企、服務助企,引導人才、技術、資本這些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集聚,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翻三番以上增長,高新技術企業成為產業創新的中堅力量,雛鷹、瞪羚、種子獨角獸企業達到305戶、佔全省85.2%,龍頭企業牽頭建設省級創新聯合體達到11個、佔全省73%。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
科技創新、創業、創投領軍型人才達到百人規模,產學研協同創新團隊超過700個,高校院所705名科研人員兼任企業“科創專員”,90名企業人才兼任高校院所“產業教授”,技術經紀人隊伍擴大到1800人,更多的創新“千裡馬”在長春這片熱土上競相奔騰。
財政資金、科創基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企業研發協同發力,為城市創新能力躍升提供資金保障。設立了長春未來種子基金,填補了早期項目的“第一筆資金”空白,形成了種子基金先期投、長興基金接力投、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聯合投的科技創新投資機制,加快先進技術成果落地和科技型企業成長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長12倍 長春科技創新能級顯著躍升
- 人民網長春11月19日電 (記者李思玥)“研發投入增長48%,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數量增長6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增長12倍……”今日,在“奮進長春 高質量發展‘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上,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王立章用一系列亮眼數據,勾勒出“十四五”期間長春市科技創新能級的顯著躍升。 創新指標“加速跑”,全球排名躍升新位次 “十四五”期間,長春市科技創新核心指標實現全面快速增長。…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