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探索兼具生態效益與產業價值的綠色“革新”路徑

——吉林農業大學肖世俊團隊亮相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

2025年10月26日21:12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泉州10月26日電 (記者王海躍)10月26日至28日,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在福建泉州(晉江)舉行。吉林參賽選手全力備賽,在國家舞台展示吉林風採。

本屆大賽,參加創新賽現代農業與食品賽項的肖世俊團隊帶來“基於人工智能的菌物皮革綠色生物制造”項目。該項目用人工智能賦能菌物皮革創新,破解傳統皮革產業痛點,開啟了菌革材料的新篇章。

最初,肖世俊是受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的啟發。團隊依托李玉院士領銜的菌物科研體系,以可持續綠色發展為目標,將菌物纖維應用於高端材料領域,探索出一條兼具生態效益與產業價值的綠色“革新”路徑。

“食用菌原本是一個小眾產業,應用場景有限,但卻對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有著巨大貢獻。隨著產業發展進入深水區,如何邁向更高附加值的領域成為關鍵命題。”肖世俊表示,為此,李玉院士提出,“從生活材料入手,拓展菌物的應用邊界”。

“為實現這一構想,團隊在技術研發上實現了多項突破。”肖世俊坦言,傳統的菌絲培養高度依賴人工經驗判斷發育階段,不僅存在誤差,也難以實現大規模復制。“以前我們靠人盯,看到菌絲長出來了就開始霧化,二氧化碳濃度也要手動調節。”

現在有了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實時監測並自動調整溫濕度、氣體成分等參數,把人的經驗轉化為可復制、可擴展的智能控制流程。人工智能的引入不僅提升了穩定性和一致性,更為未來量產奠定了基礎。

目前,肖世俊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量產。“實驗室能處理幾百株,但工業化需要千萬級甚至上億級的規模,必須配備專業設備和標准化廠房。”肖世俊說,當前,項目正處於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關鍵過渡期。

據悉,目前該項目已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產品核心指標達到行業標准,現已啟動首輪融資2000萬元,用於技術迭代和中試產線建設。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