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長空丨把東北老航校精神發揚光大

9月19日,2025年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在吉林長春拉開帷幕。由空軍航空大學組建的“天之翼”“紅鷹”飛行表演隊在空中的精彩演繹,猶如一場絢麗的空中芭蕾,不僅展現了高超的飛行技藝,還對空軍精神進行了生動詮釋,彰顯著人民空軍捍衛祖國藍天的堅定信念與無畏勇氣。
2025年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上“紅鷹”飛行表演隊炫舞藍天。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校部坐落在長春的空軍航空大學,其前身是東北老航校,是人民空軍主體戰斗力生成的源頭。“團結奮斗,艱苦創業,勇於獻身,開拓新路。”多少年來,我們一直銘記著東北老航校人開創的老航校精神。
1946年3月,在吉林通化,中國共產黨創辦了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即東北老航校。
東北老航校創立之初,時局動蕩,面臨著重重困難。
沒有航材,沒有教材,沒有教員﹔有敵軍轟炸,有土匪騷擾,有嚴寒氣候。
“一定要把航校辦起來!”這是黨中央的偉大號召。
吉林省近現代史展“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展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以號召為導向,老航校人輾轉白山黑水,搜集了大量航材,用廢銅爛鐵將一架架破舊飛機修補出廠﹔沒有教材,就在實踐中摸索,重視教學實效,理論緊密結合實際,自己總結編寫﹔沒有人員,就動員一切有效力量征集了解飛機、可教飛行的人員,大家團結一致,互幫互學,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戰斗集體。
辦學期間,東北老航校先后4次搬遷:1946年4月,從通化搬到牡丹江﹔1946年11月,從牡丹江搬到密山。這兩次搬遷是迫於當時戰局形勢吃緊,主要為躲避國民黨軍隊的空襲。1948年3月,從密山搬回牡丹江﹔1949年3月,為了發展和壯大航校,從牡丹江遷到長春。
吉林省近現代史展“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展區講述酒精代替航油的故事。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馬拉飛機、人推火車、用酒精代替航油飛行……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老航校在3年多的時間,為即將誕生的人民空軍培養了500多名各類航空技術人才,涌現出王海、張積慧、劉玉堤等一大批在抗美援朝空戰中威震敵膽的戰斗英雄。
1949年11月起,先后成立了7所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的骨干力量陸續輸送到各個航校和其他有關單位。
承接光榮傳統。2004年,空軍航空大學在前空軍第七飛行學院、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空軍第二航空學院3所院校的基礎上合並組建。
至今,空軍航空大學培育出航天英雄楊利偉、翟志剛,“八一勛章”獲得者景海鵬、海空衛士王偉、新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英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劉伯明等大批享譽華夏的杰出人物。
吉林省近現代史展“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展區展示的運-20接送新學員的照片。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著眼於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和空軍戰略轉型需求,把人才強軍戰略轉化為發展規劃和務實舉措,空軍航空大學確定了“一重四地”的辦學定位,即培養空中作戰和指揮人才的重地,軍事飛行理論的創新地、新質戰斗力的孵化地、東北老航校精神的傳承地、大國空軍形象的展示地。
銘記光榮歷史,把東北老航校精神發揚光大。這是叮囑,也是使命。
壯志凌雲,追夢空天。空天之夢的新篇章,期待著新一代人奮力書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